村民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润德庄园枸杞基地采摘枸杞(无人机照片,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枸杞红了好日子、“金”牛拓宽战贫路、紫葡萄串起富民链、滩羊烹出新生活、点“草”成金生态美……从昔日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的单调土*色,到如今多彩增收之路宽又阔,曾被视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之一”的西海固,如今换了新模样。
——如火的红,激活勤劳的手
7月中旬,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润德庄园万亩枸杞种植基地里,一串串红玛瑙般的枸杞压弯枝头,成群的工人正忙碌地采摘。
枸杞是宁夏的“红色名片”。如今在西海固,枸杞产业已从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成特色扶贫产业,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以同心县为例,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到14万亩,产值超7亿元,年均采摘用工50多万人次。
“现在是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多人在这里务工。”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嘉说,年基地建成后,给周边村民带来大量务工机会,公司每年要支出近万元劳务费。
工人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润德庄园枸杞加工车间清洗枸杞鲜果(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同德移民村劳务经纪人马生龙每年组织80多名村民到枸杞种植基地务工,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枸杞采摘季近50天的时间里,平均每人每天能挣多元,平时村民参与田间管理的收入也很可观。”马生龙说。
——喜人的金,孕育增收的愿
华润海原草畜一体化养殖基地里,近头西门塔尔肉牛或站或卧,悠闲自在。育肥几个月后,这些牛将通过华润集团的销售渠道走向高端市场。这些牛绝大多数出生在中卫市海原县贫困户们的牛棚里。
“集团采用‘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扶贫,先将基础母牛赊销给贫困户,新繁育的母牛犊他们自行保留,以扩大养殖规模,公牛犊喂养8到12个月回销给集团,用来抵顶赊销款,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的‘双赢’。”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侯永强说,这种模式让海原县肉牛养殖规模在5年内几乎翻了一番。
近年来,宁夏鼓励西海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模式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在此过程中,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并实现扶贫与被扶贫者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皮毛标志性的*色与出众的助农增收能力,让肉牛养殖业成为西海固人眼中的脱贫“金色产业”。
——梦幻的紫,酿出醇厚的甜
这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一家酒庄的葡萄园(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盛夏的吴忠市红寺堡区葡萄地里绿意盎然,一串串青色的酿酒葡萄藏在叶片间,到了秋季,这些葡萄会变成晶莹的紫色,被酿成美酒。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全球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金地带之一。近些年,葡萄酒成为宁夏一张自带芬芳的“紫色名片”,而葡萄酒产业也成为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在红寺堡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近10万亩,年产成品酒近万瓶,产值近4亿元,每年用工总量达56万人次。
“种一亩酿酒葡萄,每年纯收入至少能有多元,是以前种玉米的好几倍。葡萄地多了,就近打工也方便了。现在只要肯吃苦,脱贫不是问题。”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子明说。
——跃动的白,调出生活的味
盐池滩羊是宁夏特产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用滩羊皮制成的轻裘产品“二毛皮”更被称为宁夏“白宝”。近年来,盐池滩羊原产地吴忠市盐池县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让滩羊真正变成农民的“心头宝”。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一家生态牧场的员工在养殖大棚喂羊(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盐池县花马池镇田记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广明的10个羊圈里养着近只滩羊,如今他每年养羊纯挣十几万元。“我靠扶贫小额贷款养起了滩羊,现在不但脱了贫,还买了车,在县城买了房。”李广明说。
“滩羊产业促农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去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2万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滩羊产业。”盐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曹*说。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王乐井乡刘相庄村村民将羊从圈里赶出,准备给它们添加草料(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据介绍,去年盐池县羊只饲养量超万只,以滩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白色产业”正向着精细化养殖、高品质生产、高端化消费、高效益运营的方向发展。
——宜人的绿,圆了香甜的梦
工人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矮砧苹果园搭建防雹网(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一根根数米高的钢管如士兵列阵般整齐矗立在亩土地上,每行钢管上绑着几排钢丝,钢丝上整齐而密集地固定着竹竿,每根竹竿支撑一棵苹果树生长。
这是一片采用了矮砧密植种植技术的现代化果园,果树树干大多只有两指粗细,苹果产量却已颇为可观。“这种新技术让果树提前两三年挂果,而且种植密度大,增产效果明显。”红河镇*委书记郑小义说,林果产业已成为镇上的主导产业,今年全镇苹果树种植面积近亩,相当一部分采用了新种植技术。
工人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矮砧苹果园为苹果套袋(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如今,西海固地区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林草这一绿色产业,既“种”出好生态,也为群众“种”出财富。在西海固的核心区固原市,当地重点发展“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个一”林草产业,近两年种植各类林草数百万亩,大果榛子、黑果花楸、海棠、红枫、苜蓿、百合等成为西海固群众的绿色新财富。(新华社记者何晨阳、靳赫)
编辑:冯磊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