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来自宁夏脱贫乡村
TUhjnbcbe - 2022/10/26 13:15:00

沿福银高速一路南行,地势越来越高,绿意越来越浓!

一座座新建的青砖黛瓦的房舍掩映在绿荫中,透出勃勃生机。远眺车窗外,辣椒、西芹、甘蓝、*花菜等多彩植物,构成一幅幅绚烂画卷,绕山腰缠绕、缠绕;屋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漾着粼粼波光。

艳阳、蓝天、白云、波光、绿浪装扮出的六盘山,流光溢彩,巍峨壮观……

好一幅盛世美景!

很难想象,这里就是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通过国家各项*策扶持,通过数百万干群倾力奉献,通过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西海固,已然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这一彪炳千古的奇迹,令世界惊叹!

脱贫摘帽,是与旧时代的告别,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待破题:

如何从脱贫走向固富?如何从帮扶走向互利?如何从产业走向兴业?如何从迁入走向融入?如何从物质富裕走向精神富有?

金秋时节,记者卷起裤腿,走进了这里的峁峁梁梁……

西吉县龙王坝村一景。光明图片

基础设施提升——

强化“骨干工程”,疏通“毛细血管”,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西海固,位于*土高原的西南缘,年均降雨量只有多毫米,是中国西北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它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场山洪,就能轻易地将这片土地撕裂成纵横交错的沟、壑、塬、壕……

年,联合国专家来西海固考察后哀叹:“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真苦焦啊!十年九旱,年年吃不饱肚子。吃水要到几十里、上百里的地方去拉。拉水车进村,牛娃子追着车子跑,麻雀、老鸹会不顾死活扑到冒烟的柴油机上抢柴油喝。”说起过去,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满腹心酸。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怎么办?

那就搬出大山!

年至今,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移民,万贫困群众挪出了穷窝、换掉了穷业、拔掉了穷根。

庭院里浓荫匝地、花开正闹,彤红的鲜桃缀满枝头——这是刘克瑞现在的家:客厅宽敞明亮,家具一应俱全,自来水通到了厨房,水龙头一拧,清泉哗哗……

走进弘德村,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新房,一条条整齐宽敞的街道,一张张质朴憨厚的笑脸,正无声地讲述着移民搬迁带来的巨变。

这座容纳了近两千户移民的村庄,学校、医院、球场、超市、文化大院……东部发达地区村里该有的东西,这里一样也不缺。

“能放开肚皮吃水,在下巴子底下上学、瞧病、看社火,祖祖辈辈没敢想过……”刘克瑞谝着谝着就抹起了眼泪。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弘德村,看了一张刘克瑞家搬离西海固时拍的照片,不由感慨:“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好日子还在后头。”

刘克瑞请人把这句话写了下来,装裱后放在一个镜框里,端端正正挂在客厅的墙上。

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生活基本问题解决了,对日子还有什么新期待?

挑起这个话头,乡亲们打开了话匣子:“卫生院瞧小病没问题,但大病还得往银川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娃们哭闹着要去城里念书”……

这些诉求,自治区*委、*府早已开始谋划了。“这些年,‘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好不好’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同阶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平不一,有的往村覆盖、向村延伸不到位,有的陈旧老化、功能不全……”自治区*委书记陈润儿向记者细数着工作中的“不到位”。

西海固果农喜收红梅杏。光明图片

如何满足群众的更高需求?

宁夏正在探索一条精细化发展的道路:弱什么补什么——既强化“骨干工程”,又疏通“毛细血管”。

今年以来,宁夏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污水管网设施,全面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为解决吃水问题,吊庄移民以来,宁夏先后投资多亿元建设了一系列引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

但是,站在新起点的宁夏人并不满足:“不仅让群众吃上水、吃好水,还要用上‘智慧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杨刚说。

“交水费?简单哩!你看,进入‘我的用水’页面,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来自宁夏脱贫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