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壹现场探访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三餐送到房门
TUhjnbcbe - 2025/1/6 0:58:00

随着严防境外输入成战“疫”重中之重,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疫最前线。4月19日,记者探访了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长白山路的一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三餐送到房门处,全程无接触,共有5批次98名归国人员在此完成隔离。

隔离5批次98人,大多为留学生

4月21日下午5点,经过整整25天的“闭关”,在送走最后一批境外归国隔离人员后,杜春鹏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在部队服役了25年,刚刚专业到地方不到4个月的“老兵”,脱下军装后圆满打完了第一仗。

随着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已成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3月2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管理局接到上级通知,位于长白山路上一处隔离点由该局牵头负责保障。向来雷厉风行的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红立即开会部署,由杜春鹏、刘悦平、柴朝廷、张芳金、王金春组成的工作小组当天下午6点便入驻该隔离点。同时,由该区城管局牵头,会同政法委、长江路街道办、长江路派出所医院共同组建的30人工作组进入隔离酒店。

4月19日,记者在该处隔离点看到,酒店门前广场用警戒线拦着。进入大堂,污染区和非污染区标注分明,也用警戒线区分开。其中,酒店的电梯划分为污染区,供隔离人员和与隔离人员接触过的防护工作人员使用,步梯为非污染区,供普通工作人员使用。酒店共有6层,其中3、4、5、6层住着入境隔离人员。从3月29日首批人员入住,共有5批次98人在此医学观察期满结束隔离,大多为留学生。

三餐送到房门处,全程无接触

3月29日下午1点,载着76名境外归国人员的4辆大巴车停在酒店门口。这些人员主要来自伦敦、法兰克福、日内瓦,其中80%以上是留学生。考虑到其他地方隔离点曾经出现过很多隔离者拥挤在大厅中等问题,为了避免混乱和交叉感染,杜春鹏决定,入境人员每两人一组办理入住手续,其余人员暂时在大巴车上等候。

归国人员下车前,需要进行测温,然后再下车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最后走过廊道进入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后,由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其送到房间内。由于事先经过多次演练,入住工作一切有序,非常顺利。3月29日当天,医护人员对所有入境人员做了核酸检测。3月30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首批隔离人员分别住在4个楼层上,每层靠近电梯口的位置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允许送外卖。每天送餐时间,工作人员先按照规范穿上防护服,将餐放在房间门前的小圆桌上,通知隔离人员自取,全程无接触。”杜春鹏说。

为防止交叉感觉,工作人员穿完了的一次性防护服等物品,需要用医疗垃圾袋封装好,医院派人取走处理。入境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也会进行专门处理。

惊险:16岁留学生突然发烧胸闷

隔离人员入住的第一个周相安无事。但4月6日9时,在进行上午的体温测量时,一名16岁女孩发烧38.2℃并出现咳嗽,自称胸闷、呼吸困难。现场一下子紧张起来。

杜春鹏立即将情况上报给指挥部,联系救护车,安排医院就诊,安保组派车跟随护送,防止交叉感染及意外发生。“当时医疗组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跟在前面的车上,我们跟在后面的车上,将她送医院。”

有惊无险!在经过测验和诊断后,医院通知为正常感冒,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了地。

幕后:现场模拟演练5遍,20多天未出隔离点

4月12日,首批76名境外归国人员医学观察期满,解除隔离,安全返回家中。在此期间,又有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船员陆续在此隔离观察,这30名工作人员需要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从3月28日开始,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在酒店里,不准外出。尤其一部分在污染区的同志,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坚守岗位,已经20多天了。而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首批隔离人员到来之前,我们现场模拟入住反复演练了5遍,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杜春鹏说。

在这个隔离点,仅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管理局5名派驻人员中,最大的已经53岁,最小的也38岁了。他们,只是名“突击队员”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打响战“疫”阻击战最关键阶段,该区城市管理局动员了名同志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分布在环卫、绿化、供水等各个战线上。

“城管局工作涉及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工程、市政设施、公用事业、景观照明、水务水利、水管单位等多个行业管理,点多线长面广,都和老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是看得见的‘战场’,还有很多默默付出的同志在做着‘后勤保障’的工作,也非常辛苦。”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红说。

4月21日下午5点,随着最后一批入境人员医学观察期满,这个隔离点正式清零,在这里坚守了20多天的30名工作人员,也将开始了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潘旭业通讯员马志丁)

1
查看完整版本: 壹现场探访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三餐送到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