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上涨 美国何以独善其身_粮食及制品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粮食和食品价格出现了迅猛上涨的势头,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均已达到甚至超过2008年的高位。历史告诉我们,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首先受害的是穷人。这是因为在贫穷的家庭中,食品开支的比重可能高达一半以上。同样,农产品价格上涨,发展中国家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这些国家中,食品占消费开支的比例很高。例如,食品在CPI构成中的比重,突尼斯是36%,埃及是38%。最近中东和北非的*局不稳,也许与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食品通胀形势相关。但目前美国的通胀水平仍然很低,面对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美国何以独善其身?
全球农产品价格,从供应角度而言,不可避免地受天气和收成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各种极端天气影响了农产品的收成。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的干旱和洪涝,都严重影响了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收成,导致库存下跌,价格大涨。
货币主义者坚持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增加必然导致价格上涨。必须指出的是,在全球化达到今天这么一个高度,一国的货币*策对该国的通胀水平的解释力大大下降了。这是因为,有些产品是在全球市场定价,而资本的跨境流动也使得单个国家的货币*策对该国的价格影响机理变得更加复杂。
农产品除了不易贮存的蔬菜和鲜活肉类之外,大部分可看成是“可贸易品”,如果全球都感觉到价格上涨,为什么美国的消费者却感觉不到?当中国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涨幅只有1.5%?当中国、印度、巴西这些新兴经济体已采取紧缩的货币*策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通胀威胁时,甚至欧洲央行已经表明4月份很可能加息应对通胀,美国却还是要坚持宽松的货币*策。
第一,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食品在CPI的构成中,美国大约是14%,而在中国的支出高达33%。这就可以解释相同的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幅度不同。如果食品价格上涨10%,那么就只会拉动美国CPI的1.4个百分点,而在中国就会拉动3.3个百分点。
第二,食品在CPI中的构成不同,并不能完全解释中美之间通胀水平的差别。因为目前中国的食品价格上涨超过10%,而美国只有2%左右。为什么呢?这就要从消费需求方面来解释了。食品价格上涨,在新兴经济体更容易向非食品价格领域传导。在中国,由于通胀压力,工资上涨的呼声很高。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食品价格通胀就会很快向一般价格上涨演变。而在美国,目前还处于“无职位增长”的复苏阶段,迫使商店提供更多折扣以吸引消费。
第三,美国朋友告诉我,食品零售价格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人消耗愈来愈多的加工包装食品如薯片、热狗、汉堡包,这类食品的价格更受营销和包装成本所左右,而不是简单地由食物自身的成本所决定。有研究发现,过去10年间,粮食价格每年在正负20%的范围剧烈波动,而包装食品制成品很少上升或下降超过5%。特别是垃圾食品,通过减少一点分量来降低成本,可能还有助于健康,岂不两全其美。
第四,也许是最根本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从外界来看,美国的产业结构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先进经济体,表面上农业所占GDP的比重很小(仅占GDP的1.7%),农业就业人口很少(仅占总就业人口的0.7%)。但事实上,美国的农业却是非常先进的,生产率高。美国农民人均耕地13.36公顷(1公顷等于15亩),20%的农场主有直升飞机和遥控拖拉机,半数以上农民通过卫星云图预测天气、产量,浏览期货行情,在上进行交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2/3用于出口,占世界出口农产品的一半,特别是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其中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占34%,玉米占22%,棉花占35%。而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就是中国。2001年,中国吸纳了美国农产品全部出口的5.9%,排名第五;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16%,位居第一。从价值计算,同期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从31亿美元,上升到175亿美元。
美国是一个农产品丰富、食品充裕的国家。从全球来看,如果出现食品价格上涨,那么美国是受影响最小。进一步而言,在印度、中国、欧洲相继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美国才会进入加息周期,这就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赢得了时间。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风暴是一场发端于美国的经济危机,那么目前全球的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全面通胀,将会首先发端于贫穷的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对于全球的投资者而言,农产品价格上涨意味着什么呢?有两种投资策略可供选择:一是投资于农业商品期货或ETF;二是直接投资在现代农业领域,包括化肥、农业机械和农村融资。(丁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