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的好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523/e9pagvt.html14:39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福建和宁夏相距多公里,一个面海、一个靠山,两地隔着千山万水,自然禀赋不同,气候地理环境迥异,但是“闽”和“宁”两个字却因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紧紧连在了一起。20多年前,在*河边的“干沙滩”上,一个接纳西海固移民的闽宁村从无到有,在福建的帮扶下建设起来。今天,“干沙滩”已经成为了“金沙滩”,闽宁村已经成为了闽宁镇,成为了多移民的新家园。在跨越20多年的“帮扶接力”中,福建与宁夏实践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举措,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杨成一家现在居住的原隆村位于宁夏永宁县的闽宁镇,是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这里安置了来自固原市的14个村组的一万多移民。杨成的老家在西海固,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等宁夏南部山区县的合称,那里干旱少雨、生态脆弱、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年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年国家提出了“跨区域帮扶”的方案,决定由东部13个经济发达的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其中,确定由福建对口宁夏,帮扶的主战场正是西海固。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代表团,深入宁夏南部山区实地考察。考察中发现,西海固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一直以来都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一年不扶又返贫”的窘境。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只能让乡亲们搬出来。为此,时任福建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提出实施“移民吊庄”工程,就是把西海固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到适宜生存的*河灌溉区。移民搬迁点则选在银川市南50公里处贺兰山下的一片戈壁滩,习近平亲自为其命名为闽宁。尽管那时的闽宁村还是一片荒芜,但是谢兴昌相信,有福建省的帮扶,这片“干沙滩”迟早会变样。就这样,谢兴昌带着五户从西海固走出的乡亲成了闽宁村的第一代移民。在福建援助资金的支持下,闽宁村在“干沙滩”上破土动工。自此,相距多公里的福建与宁夏,开启了一段跨越20年的“帮扶接力”。兴修水利、整理土地、引*河水入滩。从最初的6户,到首批多名移民从西海固搬迁到了这里,闽宁村有了生机。为了让搬出来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彻底告别贫穷,福建还派来技术专家,带领乡亲们发展起产业。这之后的四年间,从大山深处搬来的人越来越多,昔日的闽宁村成了闽宁镇,名移民在这里开创出新的家园。年,来自福建晋江的闽商陈德启踏上这片戈壁滩后,只用了15分钟,就做出了决定,留下来开垦这片戈壁荒滩。陈德启的家乡在福建省的晋江市,那里河流密布,气候宜人,经济发达。因此,当得知陈德启要到宁夏在戈壁滩上种葡萄,很多人都不理解。陈德启的有机葡萄产业园不仅让戈壁荒滩变得生机盎然,还为当地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杨成一家就在陈德启的酒庄工作,一年下来一家有十几万的收入。这里的大部分员工和杨成一样,都来自原隆村,从村民转变成产业工人。如今,乡亲们不仅脱了贫致了富,更重要的是有了自信。课堂上,来自福建的老师李凰正在给孩子们上课。20多年来,福建向宁夏派出挂职干部、农业和医疗技术人员、专家、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超过多人,宁夏也先后选送了14批名基层干部到福建挂职。李辉钦是福建派出的第11批援宁挂职干部,现在是永宁县闽宁镇的副镇长。为了了解和掌握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这些天他正在挨家挨户的走访。今天,他来到了闽宁镇的福宁村,老支书谢兴昌怕乡亲们听不懂李镇长的“闽普”,就一直陪着他。易地搬迁之后,一直以来困扰当地群众的饮水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等已不再是难题。截至年底,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搬迁之初增长了27倍,贫困发生率从年的近90%下降到0.%。更重要的是,易地搬迁解决的不仅仅是当下的问题,更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百万移民出荒山,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全面铺开,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满坡皆绿。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谢兴昌作为代表和习总书记进行了交流。从闽宁村开工奠基仪式算起,谢兴昌等这一天等了整整19年。今天的闽宁镇,红瓦白墙的居民区被绿树环绕,红树莓、葡萄、番茄、枸杞纵横成田,奶牛、肉牛养殖都使用上了现代化设备。闲不下来的乡亲们用心、用手装扮着家园。先富帮后富,东西相联手。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跨越时空的山海携手,也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而对于西海固的乡亲们来说,闽宁协作不光给他们带来了机遇和希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跨越多公里、接续二十载的山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