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是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前言
这两句是李商隐七律《无题》中的尾联,也被红杏尚书宋祁借用到自己的一首词中,没想到还感动了皇帝,被赐予美人。
刘郎这个典故有两种说法可供参考。另外,尾联这两句用递进法,很值得作诗之人学习。
一、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一句虚写,是情语,情人来去无踪,今日失约,令佳人空等,乃一篇之眼。第二句实写,是景语。
中间二联是佳人在楼中空等的情形,梦中想起离别时刻,莺啼难以唤醒(化用打起*莺儿,莫教枝上啼)。醒来后匆匆写下的情书墨迹未干,眼前烛光闪烁,麝香迷离。
尾联又是情语,蓬山已经很远了,可是比起蓬山来,还要远上一万重。
二、刘郎的两个典故
诗中的刘郎有两个说法,其中一个来自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这个故事中有刘晨、阮肇两个人,两位去天台山迷了路,遇到二个女子,于是就在山中生活了一段时间。春天时,两个人想念家乡,但是回去后发现时光如电,世间人已经是自己的七代以后了。
古诗词中的“刘郎”常常用这个典故。例如白居易的七律《酬刘和州戏赠》,就是指天台山的刘郎: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双蛾解珮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不似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不过也有人有异义,说天台山的刘郎与蓬山不相关。出生于民国时期的刘衍文先生有《雕虫诗话》五卷,说到这个典故时这样解释:
义山有《无题四首》...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此首情意自明,末二句,用汉武求仙典故也。有解作汉刘晨、阮肇入山采药事者,非是。缘刘阮乃入天台,与蓬山无涉。此两句感情充沛,气魄浩大,但未免略形笨拙,无有匠心。
刘衍文教授意思是,如果写作”刘郎已恨天台远“的话,这个典故是刘晨、阮肇,但是蓬山与这两位没有什么关系,应该是汉武帝刘彻的求仙故事。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记载: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灾,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
刘彻被方士蛊惑,以为海外有蓬莱仙山。他还不远万里跑到海边来眺望,记得去青岛西海岸的琅玡台时,景区记录汉武帝曾经来过。晋朝伏滔《地记》记载:
琅琊城东南十里有郎山,即古琅琊台也。秦始皇二十八年,至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作琅琊台。.....刊石立碑,记秦功德。汉武帝亦登此台。
汉武帝七巡山东,六次来到山东沿海,可惜并没有见到什么神仙*怪。
李商隐的这首诗,写的是浪漫的爱情,当然是天台山的刘郎更合适,换做汉武帝的话就有些煞风景了。
您觉得,到底是哪位刘郎呢?
三、递进之法
五、七绝第三句,五、七律第七句,都是一首诗的关键之处,起承转合中,这一句常常起到转的作用。
这首诗的第七句”刘郎已恨蓬山远“,从中间二联写景后忽然宕开虚写,令读者从眼前景开始转为思索,梦中人已经如此遥远,又如何呢?
诗人接下来递进了一步,蓬山虽远,但是我的心上人离得更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种用法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特别是放在倒数第二句,引出最后一句时,别有味道。前面用”已“,后面用”更、犹“等呼应,如陆游的《枕上口占三首其一》:
五十年前诗酒身,山阴风月尚如新。闲愁是无阑障,一枕春寒恼人。
宋·王晖的《龙游道中闻雁》:
避寒来热稻粱肥,水远山长结伴稀。是江湖远行客,双双是向南飞。
唐·杜荀鹤七律《将入关安陆遇兵寇》用在颔联:
家贫无计早离家,离得家来蹇滞多。是数程行雨雪,堪中路阻兵戈。几州户口看成血,一旦天心却许和。四面烟尘少无处,不知吾土自如何。
唐·韦庄七律《云散》用在颈联: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刘伶避世唯沈醉,宁戚伤时亦浩歌。恨岁华添皎镜,悲人事逐颓波。青云自有鹓鸿待,莫说他山好薜萝。
唐·卢纶七律《晚次鄂州》用在尾联: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随征战尽,堪江上鼓鼙声。
四、宋祁的借用
说到这两句诗,自然少不了要提到红杏尚书宋祁的风流韵事。据说宋祁年轻时填词颇有名字,一日过街时,碰上宫车经过,有人叫他“小宋”,于是宋祁填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个故事出自于宋朝*升的《花庵词选》:
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褰帘者曰:“小宋也。”于京归,遂作此词。都下传唱,达于禁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偶见之,呼一声尔。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
宋祁,字子京,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他是北宋第一流的词人,还与欧阳修等人合修《新唐书》。
他年轻时的这个故事颇有传奇性,据说宋仁宗听到这首词要调查此事,宫人倒是很坦然,但是把宋祁吓得够呛,以至于“惶惧无地。”。不过宋仁宗的确挺仁义,哈哈一乐说,蓬山不远呀。于是就把这位宫女赐给了宋祁。
宋祁有词《玉楼春》云: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结束语
关于宋祁的故事,扯得有点远了。
回到刘郎的解释,到底是汉武帝求仙还是刘阮遇仙,其实不必深究是谁,只从字面理解即可,不影响对于整首诗的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都在第一句里:来是空言去绝踪。中间二联写当时情景,尾联用求仙来比喻相思佳人而不得。
另外,诗词常有寄托隐于其后,男女之情也常常是君臣际遇的婉转表达之法,李商隐的无题未必不如是。
老街味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吗?
古人起名字注意四声平仄吗?怎样组合好一些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为何被渔洋山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