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岛聚焦丨大使命下的新塑造看懂董家口的这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法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49431.html

文/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兵王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说过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是“改革开放”,那么未来的关键词则是“双碳行动”。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东方大国做出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要绿色,也要经济增长,这个难解的“结”倒逼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惟有“心中有数”才能善作善成。


  勇挑大梁,要看经济大省;扯鼓夺旗,自有大国海港。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经济区刚刚交上一份成绩斐然的“半年报”: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32%;全口径税收17.7亿元,同比增长8%。比数据更难能可贵的是的增长方式,传统印象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已成为这座北方大港区的过去时,被循环经济激活的绿色动能焕新着这里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


  推动“双碳”的过程,是经济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凤凰涅槃的过程。心怀“国之大者”的奋进者,总是让人充满期待。

董家口经济区全景

厂区变化:

地面车间变空中管廊企业全程“零排放”


  “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青岛市第十三次*代会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高效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即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简单来说,就是节约资源、变废为宝。显而易见,循环经济正是“双碳”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解题思路。


  众所周知,青岛的制造业门类全,实力强。化工品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的同时,尽快撕掉高耗能、高排放标签,实现绿色升级,是当务之急。走进董家口经济区你会发现,这种当务之急正在变成生产日常。


  在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凯公司”)位于董家口化工产业园的工厂,如果不是事先有所了解,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万吨级橡胶材料的生产现场,整个园区环境整洁,空气中闻不到工业异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化学炼胶技术”的应用。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传统工艺,通过化学炼胶生产技术,生产车间从地面搬到了空中,取代开放式的密炼车间,变成了园区内自东向西分布的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封闭式管廊。

益凯新材料


  “生产全部在密闭管廊内反应完成,整个过程零排放。”提起绿色循环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探访当天陪同记者的一位企业生产运营负责人深有感触,曾经在传统橡胶企业有过多年工作经历的他告诉记者,传统的开放式生产,炭黑等原材料处于裸露状态,生产车间内粉尘飞扬是常态,工人暴露在外的皮肤全都会变成炭黑色,不仅加重作业负担,甚至会威胁工人健康。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还会造成污染。而在益凯公司,不仅生产过程肉眼可见的清洁化,所产生的废气、废液也会通过管道打回最初单元,全部实现循环利用,“作为化工企业我们实现了零排放,这在整个行业内也是不常见的”。


  比邻益凯公司,由金能化学投资建设的金能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项目二期正在有序推进中,土建已经完成约70%,预计四季度主体设备安装开始,明年年底投产。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主要建设年产8万吨绿色炭黑、万吨丙烷脱氢、万吨高性能聚丙烯等装置。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丙烷脱氢生产基地。


  以往来说,因为生产产品不同,不同装置都是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而在金能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中,一个重要的突破便是创新采用循环经济模式,不同生产装置实现了“聚合裂变”。


  “我们将世界先进的丙烷脱氢装置、高性能聚丙烯生产装置与经过技术升级改造的传统炭黑生产装置通过管道实现连接,实现物料循环和能源的循环梯级利用。”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外事办主任甘绍龙介绍,丙烷脱氢装置产生的富氢尾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炭黑生产装置,作为炭黑反应热源燃料;炭黑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输送至尾气锅炉,生产9.8Mpa高温高压蒸汽,再通过管道输送至丙烷脱氢装置,作为该装置压缩机驱动动力,然后依次作为丙烷脱氢其他环节和高性能聚丙烯等热源,最后的余热余压再转化为电能,供装置使用。通过上述循环,实现对物料资源和能源的最大程度利用,从而最大化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废弃,单位能耗和主要排放物控制在国家超低水平。

循环模式:

原材料“一站直达”生产企业产品不出园区就有“买家”


  在董家口,循环经济更大的看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一家企业内部的“微循环”,而是走出企业,实现了整个园区乃至区域的生态式循环。


  “以化工产业为例,乙烯、丙烷等企业生产所需的液体化工原料,从港口卸运开始便进入了绿色循环经济的网络。”董家口经济区经济发展部部长杜*告诉记者,这些原料不需要通过汽车运输,可直接通过港口直达园区的公共运输管道进入园区储罐,实现“一站直达”,既高效又环保。


  此后,循环经济的“绿色红利”进一步通过原材料的产业间循环进行释放。例如,董家口经济区内的聚烯烃成核剂项目生产出来的成核剂可以供给金能化学使用,青岛特钢的优势产品钢帘线,可以直供给园区内的轮胎制造企业双星轮胎来使用。这样一来,原材料循环使得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放大。“我们正在通过园区、区域循环改造,不断拓展循环经济辐射范围。”杜*说。


  据介绍,董家口经济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构建行业(组团)内部、产业间、组团间和公用设施四大循环经济体系。推进乙烯、丙烯、碳四(含橡胶)等高端化工及新材料循环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副产品、废气、废水、废渣等“吃干榨净”,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董家口经济区


  循环经济对于董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除了企业的生产现场,一组数据更为直观。今年1-6月份,董家口经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超额完成新区引导目标任务;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全口径税收17.7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内资到账60亿元,同比增长15%;外资到账1.3亿美元;货物进出口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与此同时,监测显示,年当地污水排放优于国家城镇一级A标准,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80%,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绿色动能:

一个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百年难题”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已有多个国家、个地区、23个城市以及家企业提出碳中和目标。这意味着,全球88%的排放、90%的GDP(PPP)以及85%的人口被净零排放目标所覆盖。另一方面,据国际能源署分析,全球要实现碳中和所依赖的技术中,约有一半已经商业化,另外50%仍需在未来数十年中逐步实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看来,双碳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正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并开启新一轮产业竞争。


  谁的技术领先,谁就抢得发展先机。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逻辑,而要实现它,则需要过人的创新能力。眼下,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投资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承载方,益凯公司继全球首条1万吨化学炼胶装置投产后,项目二期的6万吨装置也已经完成工程建设,待消防安全等验收工作结束后,即可投产。


  “化学炼胶技术颠覆了橡胶行业百年以来一直沿用的橡胶与填料物理干法混炼方式。”企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益凯公司专注致力于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的“化学炼胶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其中化学炼胶工程化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国外授权发明专利18项。属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是典型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


  新在哪里?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橡胶与填料好比两个干面团,传统工艺是把两个干面团揉在一起,无论怎么揉,融合度始终受限。而化学炼胶采用的是湿法炼胶,也就是将原本处于固态的原材料变成液态,进行混合反应。


  当把两种不同工艺生产出来的橡胶复合材料应用于下游的轮胎制造业后,高下立见。使用了化学炼胶技术生产的液相混炼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EVEC的轮胎,在滚阻、耐磨、防滑等轮胎性能关键指标方面全面碾压传统工艺产品,彻底打破了困扰世界轮胎行业多年的“魔*三角”定律,即轮胎的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三个指标不可能同时改善。经国际和国内权威机构验证,轮胎滚动阻力和抗湿滑性能已经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级标准(目前我国出口轮胎多为E、F级),属世界最高等级轮胎。


  “扛打”的硬实力,让化学炼胶及其下游应用产品迅速“出圈”。时间回拨到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一次行业技术论坛上,化学炼胶被以专题报告形式发布后,引发轰动。同年欧洲行业权威杂志《TireTechnologyInternational》(《国际轮胎技术》)对该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进行了封面报道,期间不吝溢美之词,用“liquidgold(液体*金)”来盛赞这种突破性的材料。此后,作为产品应用方,上市轮胎龙头企业赛轮轮胎的“液体*金轮胎”声明大震,成为业内耳熟能详的品牌故事,并迅速形成企业轮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收获市场认可,证明了化学炼胶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那么降碳增效,则让这项技术创新更具战略意义。据了解,从生产工艺的角度来说,世界首创化学胶炼工艺取代传统干法混炼工艺,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可以实现生产环节的“减排”。例如,对于采用化学炼胶的企业来说,上游的合成橡胶企业通过聚合反应生产出的橡胶胶液,可以直接交易,凝聚干燥、成型包装等后处理工序均可省略,从而节省成本,降低能耗。

金能化学


  化学炼胶技术,正是董家口经济区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董家口经济区综合部部长王兵介绍,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校、实验室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校地高端化工、新材料合作平台,EVE胶“液体*金”、中试基地等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建设,培育区域创新发展动能。


  同时,瞄准破解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堵点”,董家口创新“国企+民营”“科技+资金”项目落地模式,通过技术与资金要素融合,透明成核剂、多功能化工新材料、废催化剂资源化处置技术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相继转化应用,实现高新技术项目落地见效。

转型亮点:

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并重打造绿色+数字“孪生之城”


  万物皆可数字化。数字经济时代,某种程度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就是生产力。作为自带“减碳基因”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董家口可以说是一座绿色的“数字之城”。


  探访当天,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全球首个最大的0万吨矿石码头,从巴西抵达的0万吨级矿石运输船“撒哈姆”号正靠港卸货,这是今年该码头接卸的第36艘0万吨级大船。码头上,四台卸船机紧张作业,卸船抓斗从船舱抓货后直接通过全封闭的皮带流程运输至堆场。“一抓斗就是60吨,相当于铁路货运扩容前的一个车皮货物的重量。”山东港口青岛港董矿公司副总经理王涛告诉记者,董家口矿石码头创造并保持着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单机卸率达到吨/小时,一条满载的0万吨级矿船平均两昼夜作业完毕。而创造世界纪录的秘诀正是“套泊热接”生产组织新模式以及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董家口港0万吨级矿石码头


  据介绍,通过自主创新堆取料机、卸船机、装船机、装车楼、门机无人化作业技术改造,山东港口青岛港董矿公司实现卸船、堆存、装车、装船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与此同时,绿色成为码头智能化改造最鲜明的底色。智能化除了作业效率的提升,还实现了与绿色环保技术的融合。行走在董家口矿石码头,碧海蓝天相映衬,港区道路干净整洁,作为一处散货码头,“干煤不见煤、干矿不见矿”是这里独特而真实的写照。


  事实上,为了提升绿色环保水平,每一次智能化生产技术改造都是一次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的融合实践。以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绿色环保装船流程工艺项目为例,其中装船机按照全自动装船工艺设计的同时,采用曲线溜槽防堵、水洗抑尘、磁分器等先进技术,从而形成减少散货落地、汽车搬倒的传统装卸作业模式,大幅降低港区能耗成本。


  绿色与智能,恰似一对双生儿,渗透在董家口各个企业和项目的发展逻辑当中。


  金能化学已经投产的全球首套90万吨/年丙烯装置,年产值可达70多亿元,该装置配备四班员工共78人,也就是说,每个班不到20个人,即可运转整套装置,人均年产值高达近万元。


  与此同时,金能化学投资建设的金能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将致力打造“C3+C+光伏+氢气”绿色低碳高端化工产业链。其中,海上光伏发电装置,年发电量约13亿度,仅此一项每年就将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

发展机遇:

瞄准“双碳战略”剑指青岛经济新的增长极为绿色发展打个样


  如果说过去0年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的四个字是“改革开放”,未来0年最关键的四个字可能就是“双碳行动”。


  山东省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同比增长28.8%;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5万吨,同比减少.万吨,下降1.%。一升一降,彰显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成效的同时,更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风向标”。


  对于董家口经济区而言,这片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的区域,地理位置上,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是*河流域的主要出海口,面向*海,与日韩隔海相望;资源禀赋上,拥有港区、临港产业区和新港城三个板块,集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省级化工园区等*策资源于一身,是沿*流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方面,区域内海湾化学、金能化学、青岛特钢、双星集团家企业入选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第一批“链主”企业,全年实现产值过百亿企业2家、过十亿企业8家。


  可以说,自年1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以来,深耕循环经济近十年,如今的董家口经济区已经成为绿色低碳经济的“流量入口”和“成长沃土”。


  作为青岛市重要的“双招双引”实体经济项目,金能化学在项目前期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拆迁、当年拿地、当年开工”的董家口速度,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一期项目建成并成功开车投产,在全国创造了高端化工项目建设速度的奇迹。采访中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正是依托便利的董家口经济区港口、公路、铁路运输优势,融合化工管廊和地下液化石油气存储洞库资源,企业才得以不断深化探索创新循环经济模式。


  要素支撑让董家口的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目前,区域内待建在建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7个,世界强、中国强投资项目27个,另有一批百亿级大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董家口经济区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打造支撑青岛产业发展重要一级积蓄着加速奔跑的动能。眼下,青岛正在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围绕落实全市2条产业链发展要求,董家口经济区突出高端化工和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将打造青岛产业经济发展重要一极作为发展目标,提出年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力争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10%以上。


  目标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科技创新的全面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需要这样生动而有力的注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