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声,鼓点雄浑。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国内报业变革之声又起。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1月4日启动新一轮创新改版。
此次改版华西都市报强调回归报纸本位,致力于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都市报。产品导向,原创到底,互动引领,我们要走出与网络形成差异的道路。所以,我们矢志打造一份具有独特价值的大众化高级报纸”,这或许为雾霾重重下的报业提供了一剂迎来阳光的良方。
21年前,创刊初期,有诗言志:华西都市报是一盏不眠的灯。这盏灯,为读者点亮,灯光因理想而不灭,灯光因创业而璀璨。华西都市报是老百姓家里的第二盏灯。这盏灯,走进千家万户,灯光因梦想而照耀,灯光因信念而绚丽。
我们将为您呈献全新的版块↓↓↓
深一度
封面人物
华西解读
华西实验室
创富记
我的新闻、体育龙门阵、当代书评……
5年前,成都大慈寺。广场昏*的街灯下,10岁的姚启凤脚尖指地,双臂舒张,轻盈如孤独的小天鹅。姚启凤家吃低保,买不起舞衣,没钱去专业舞蹈学校训练。每天晚上,父亲就带着她来这里练习芭蕾舞。
路灯下的芭蕾女孩(朱建国摄)
这晚,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正巧路过,咔咔咔咔拍下优美身姿。拍照引来父亲的不满,朱建国解释说或许可以帮帮小女孩,父亲将信将疑。
后来,华西都市报讲述了姚启凤的故事,感动了成都、感动了四川、感动了世界。芭蕾女孩命运自此转折,走进专业舞蹈学校,得到名师指点,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走进布里斯班……
现在,她就读于成都某中学,先后担任了学校文艺委员、大队文艺部部长、舞蹈队队长……
那晚,灯,是希望。有灯光,就有梦想。昨天,编辑部。90后记者小张正为一位读者的投诉耷拉着脑袋。投诉她的是读者李先生,一天前他曾致电本报热线-,要求小张告知其报道中提到过的一处理财中心地址。正忙于采访的小张认为:上网用百度搜索,比她再打电话咨询受访者来得更快,谁料,李先生的投诉接踵而至,“一个月前我稿子里的一个错别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最后,小张还是为解答疑问做了再次采访,并把更详尽的信息告诉了李先生。
李先生说,自己希望获得专业、真实的信息,他更相信报纸提供的答案。这张“纸”之于读者,就像灯光之于夜晚。
此时,灯,是承诺。有灯光,就有责任。此刻,四川。斯科特·凯勒先生,也许正从我们头上的太空经过。斯科特·凯勒是一名宇航员,从去年三月开始,他就乘坐火箭,上了远离地球几百公里的空间站。
斯科特·凯勒此次为期一年的国际空间站之旅已经过半,他最终将创造美国单次太空任务最长时间纪录。他通过推特向地球发回信息说,他的这一天以看到喜马拉雅山的惊艳美景开始,并发誓日后要去那里游览。
在浩瀚的宇宙中,空间站就像一叶大海孤舟。他喜欢在太空拍地球上的灯光,意大利、纽约、香港……在暗黑无垠的静寂宇宙,那一片片的灯光,让他看到,地球就在不远处陪伴。他把一片片灯光发到推特上,附上祝福:“晚安,地球。”然后,安心入眠。
此刻,灯,是陪伴。
有灯光,就有力量。有你在,灯亮着。这是我们的初心,是出发的姿态。
当下,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都市报。我们要回归到报纸本位上,回归到内容上,回归到看报看什么的命题上,这是根本。世界是平的,无法容纳太多的同质化内容。产品导向,原创到底,互动引领,我们要走出与网络形成差异的道路。所以,我们矢志打造一份具有独特价值的大众化高级报纸。
人民至上,公信天下。我们渴望用专业和情怀,写下城市发展的注脚和日志;我们希望用原创和观点,为读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愉悦;我们梦想通过镜头和追问,助你更直接地抵达细节和真相。
今天,我们试图从纸上立起一个个内容丰富的产品,这些产品,将在33×48cm的平面上,也在云端指尖,实现专业的价值,演绎视觉的美感。
你在,我们在;有你在,灯光便汇成灯火,照亮远方。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精美H5
“有你在,灯亮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