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牢记嘱托走在前奋楫扬帆谱新篇写在市第 [复制链接]

1#

牢记嘱托走在前奋楫扬帆谱新篇

——写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

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五年青岛的发展,奋斗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这五年,青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年经济总量首次挺进“万亿俱乐部”,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年首次跃升至1.4万亿元之上,列全国第13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

这五年,城市开放能级不断提升——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成功举办,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青岛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这五年,城市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1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

这五年,城市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荣膺“中国最安全城市”称号,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

……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共青岛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4月8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将隆重召开。

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这次会议将系统谋划全市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对青岛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乘风破浪潮头立,砥砺奋进向未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共青岛市委将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新起点,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更大业绩,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篇章。

坚持以行动践行忠诚——

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蕴含的战略思考和深刻内涵,充分认清青岛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面临的重大机遇、承担的国家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年、年两次亲临青岛视察,对青岛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青岛一系列国之重任,擘画了青岛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随后视察山东、视察青岛。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圆满成功举办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青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弘扬好的作风,放大办会效应,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并进行海上阅兵。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青岛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年6月和10月,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先后在青岛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向大会致贺信,并把青岛作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地,更加凸显了青岛在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

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对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不负嘱托,笃定前行。

五年来,青岛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蕴含的战略思考和深刻内涵,充分认清青岛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面临的重大机遇、承担的国家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自觉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专题读书班,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实效;

——坚决扛牢国之重任,持续学深悟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内涵,找准“搞活一座城”的路径,统筹处理好挑战与机遇、眼前与长远、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推动各领域实现全方位、深层次提升和变革。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

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青岛,坚持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城市新动能加速生成,发展新优势加速增创,愈发展现出更具创新力和成长性的城市气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面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重点任务,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面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中,青岛前进16位,升至全球第53位、全国第十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中,青岛科技创新引领力排名全国第十;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研究报告》中,青岛列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第十位……近年来,青岛频频在全国各大城市科创实力比拼中进入“第一梯队”,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交出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聚焦科技创新,青岛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重大科研平台,集聚全球高端科研人才。

一方面,围绕海洋科技创新,青岛加快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年,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套时速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年,世界首套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推动“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青岛还建成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系列创业园区,以及多个专家工作站、个博士后站(基地)、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科研科创平台,为广大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目前,全市在青院士达到86人、国家级人才人、省级人才人。

聚焦产业创新,青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破发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加快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盟,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立足自身制造业发展基础,青岛深入谋划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主业倍增,汽车、家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实施“项目落地年”,大力布局新产业,芯恩、富士康高端封测、京东方物联网显示端口器件以及一汽—大众、北京汽车制造厂、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等一批项目落地投产,面向未来制造的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重回上升势头,年触底之后已连续两年上升,年和年分别同比增长5.5%和8.1%,两年平均增长6.8%。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户,较年增加户,为近五年来首次突破户大关,青岛跃居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七位。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每一座面向未来加速奔跑的城市都在大力布局的赛道。青岛坚持突破发展“四新”经济,持续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及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数字显示,截至年底,全市有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家隐形冠军企业、97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青岛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有13家,数量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数字经济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新引擎。青岛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抢抓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的窗口期,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在数字经济领域后来居上。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目前全市重点行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间、自动化生产线条;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评选中,青岛在中国全部21家“灯塔工厂”中独占3席;卡奥斯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位,全市“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局加速形成。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较年底增长了6倍,软件产业规模从年的不足亿元迅速增长至年的亿元。跻身“新一线”的青岛数字经济,势必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更大的想象空间,提供更为澎湃的动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五年来,青岛充分发挥海洋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共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构建起“强核心+大平台+产业化”的新型海洋研发机构和创新机制,推动海洋产业跨越发展;建立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平均每小时52.1自然箱,“连钢创新团队”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围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青岛不断强化“排头兵”的使命和责任,书写奋发向上的蓝色篇章。

聚焦制度创新,青岛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中心,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在科技惠民示范专项中开展“组阁揭榜”试点,攻克行业技术难题;推行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让科研人员集中更多精力专注科研……青岛通过实施再造科技计划管理流程、改进业务办理流程、优化科技服务生态等措施,改变了过去科技资源配置“撒芝麻盐”的现象,推动一批产业化项目加快落地。不仅如此,青岛还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如依托“半岛科创联盟”市场化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仅年就收集需求项,发布成果1.5万项,举办活动1.7万场。

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创业城市后,青岛出台“青创十条”,建立“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次性出台《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个人才新政,增强了人才引育留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现在的青岛,正赢得越来越多人才的青睐,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

回首过去五年,青岛科技创新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既有点的突破,又有系统能力的提升。不断蓄积的科创力量,正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从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次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到年1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亲临山东,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主持召开工作部署会议……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造福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萦绕于心、念兹在兹的大事。

作为沿黄流域经济出海口,青岛自觉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思考和推进,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作用,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年12月,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的意见》,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不仅如此。青岛还联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港口集团共同举办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与胶东经济圈五市发起“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成立了创意黄河现代服务业联盟,建设了服务沿黄流域城市对接全球资源的国际客厅,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推动黄河流域城市共享开放机遇。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拥有万人口、3.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的43%、占黄河流域九省区的13%。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两年多来,青岛主动扛起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大旗,牵头建立“3+N”工作机制,携手胶东五市在北京举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目前五市财政、税务等部门已建立常态化对接互动机制,成立40多个联盟、签署50多份合作协议,强核聚群、抱团发展。

年8月,《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作为胶东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今年1月,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被赋予了胶东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县域同城化发展典范、“两山”基地建设样板、国家城乡融合标杆等四大发展定位,胶东经济圈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区域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亦然。过去五年,青岛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积极推动城乡之间、新老城区之间、城中心与城郊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如在中心市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金融,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北部区域,在改善提升交通条件的同时,举全市之力推动大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加快聚集,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推动平度、莱西快速崛起;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紧扣国家战略实施,依托已有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城乡协调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青岛辖7个涉农区(市),农村人口超过万,拥有广阔的乡村发展腹地。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青岛坚持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指引下,青岛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稳定在万吨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由年的个增至年的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至年的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自年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至今,文明城市一直是青岛人民倍加珍视的“金字招牌”。目前,青岛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余处,五年新增志愿服务组织个、志愿者55万余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西海岸新区,以“电影工业化生产+全产业链配套”为定位的东方影都加快建设;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人物,其中3人荣获“改革先锋”称号,3人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1个团队荣获“时代楷模”称号,5人获评全国“最美人物”……五年来,青岛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公德氛围,持续巩固“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创建格局,不断凝聚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同德同向的文明力量。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青岛以优异成绩蝉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年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文明创建是全民接力,永远没有终点。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入新阶段,青岛成功入列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重整行装再出发,青岛锚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明确“争当试点—争取参评—争创典范”的创建思路,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向着高品质现代化城市进发!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结合优质资源禀赋,将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财富是最大的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的家园。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结合优质资源禀赋,将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青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年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年加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基本达到欧盟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对近个城市进行绿色发展评估,青岛在“绿色60”综合得分列第八位。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青岛鲜明提出要打好绿色低碳转型硬仗,制定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推动“双碳”任务落实。

与此同时,青岛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也正在向绿色低碳迈进。举例来说,纺织服装产业是青岛的“母亲工业”,但传统染色生产过程中用水量大、能耗大,是“双碳”的大敌。为践行绿色制造,即发集团攻关无水染色项目,通过上千次技术试验,建立了无水染色工艺数据库,自主设计研发了产业化装备及关键部件,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批建设了省、市两级技术创新中心,顺利完成了无水染色生产示范线。可以预见,未来,这样的青岛制造向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青岛以90.3的绿色指数得分跻身前十。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批复支持青岛市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工作,青岛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翌年5月,青岛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年,绿色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基础设施健全便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人居环境宜居舒适、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围绕攻克生态环境问题,青岛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钉钉子”精神全面彻底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再上新水平。

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青岛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机制,聚焦抑尘、控车、压煤、减排重点领域,打出蓝天保卫“1+14”组合拳。年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年国家实施新标准以来最优水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排在北方城市前列。

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青岛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一批截污治污重点工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到年,全市35条重点河流、33个重点水库的94个市控以上监控断面中“Ⅲ”比例达6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

围绕打好净土保卫战,青岛构建全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成个国省控土壤、农产品产地例行监测点位,累计将0多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国家、省确定的“双90%”目标指标。

与此同时,青岛还深入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打造城市“绿肺”和绿色生态活动空间。仅年,全市就启动52个山头公园整治,完成口袋公园建设32个、立体绿化处,完成荒山造林1.03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万亩;建设城市绿道.9公里,让绿色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畅通了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有效制度供给,努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改革是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力、最大元素、最活源头。回首青岛的发展,改革创新始终是最强劲的脉动。五年来,全市改革工作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清障开路,以重点问题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强化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和钉钉子精神,大力实施“十大改革突破行动”,勇闯改革“深水区”,打好改革“创新牌”,一大批富有青岛特色的首创性探索叫响全国。

发挥国家级平台的改革引领作用。坚决担起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加快推动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级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合示范区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等35项创新业务,以赋权承接改革促进政务服务链、货物运输链、资金供给链、信息交汇链“四链融合”,已初步形成“四便利一领先”的富有上合特色的政策制度创新体系。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设立两年多来,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总结形成个创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项创新成果,其中3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13个首创型案例获选山东首批“最佳实践案例”。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颁布实施《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青岛排名第6位、提升5个位次。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在全省率先实现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胶东五市跨城通办、就地受理”,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惠企”成为全国典型、全省样板。今年3月,青岛通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首轮评审,顺利进入下一轮评选。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在功能区改革方面,推进功能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建立功能区与所在区市、周边功能区协同发展机制,激发功能区发展活力。在国企改革方面,启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在金融综合改革方面,大力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重塑城市金融业发展新动能。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年至年,意才基金销售、兴华公募基金、山东港信期货等法人金融机构先后获批设立,青岛成为七大类金融牌照齐全的城市。截至年底,青岛金融机构总数达到家,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家、管理基金只、管理规模.4亿元;上市公司达到72家,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今年3月,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1)”线上发布,青岛在进入榜单的个金融中心中排名第38位,在入围的国内城市中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之后。这也是自年3月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后,青岛第11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0。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开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五年来,青岛坚持以世界眼光审视开放,以全球胸襟拥抱开放,不断创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上合示范区着力在“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下功夫,高标准建设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积极推进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累计集聚贸易主体余家,引进培育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个贸易平台,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年的8.5亿元增至年的40亿元,增长近4倍。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年外贸进出口突破亿元,增幅超60%;截至年12月31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39亿美元,新增世界强项目38个,累计达到个,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对外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外贸体量不断壮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外贸新业态不断生发。特别是紧抓RCEP生效契机,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数字最有说服力: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0亿元;年首次突破0亿元,达.2亿元;年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达.4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6种通关模式全覆盖,年进出口额突破亿元,实现连续翻番。

深度链接全球优质要素资源。面向全球集聚资源要素,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功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国际性活动,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耦合。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港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全市海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年8月,山东省内首座4F级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启用,这座“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保障需求,转场以来已新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总数达8条。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这是山东省第14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也是山东首个临空型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成为集口岸通关、保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空港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服务上合示范区发展、加快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五年来,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良好的城市品质,是市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年初,青岛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部署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实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等八大行动,破解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建设难题,完成一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建成一批利民惠民的民生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青岛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

围绕群众出行更加顺心,青岛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仅年就打通30条未贯通道路,新增1.7万个泊位,对老城区处开放式小区实行交通“微循环”调流,对余条道路、余处路口实施精细化交通组织,城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9%。

铁路建设提速升级。年末,青岛拥有胶济铁路、胶济客运、青荣城际铁路等干线铁路8条,通车里程约公里。到年,全市铁路线路增至12条,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

公路网扩容提质,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年.4公里增至年近公里,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等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城市轨道交通跑出“加速度”。年只有地铁3号线、2号线东段两条通车线路,通车里程44.8公里。年,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青岛地铁开通运营6条线、公里,线网长度居全国城市第10位、北方第2位。今年上半年,三期规划7条线路全部开工,全市在建线路将达到11条、公里。

围绕群众居住更加暖心,青岛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丰富改造内容,增加配套设施,启动改造老旧小区个,惠及居民7.3万户;持续推动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4万套(户),成为全国棚改激励支持城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开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万平方米,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部,惠及居民3.8万户。

围绕群众生活更加舒心,扎实推进民生领域十大集中攻坚行动,特别是在违建整治方面,坚持一手抓存量违建综合治理,一手抓新生违建防控,年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万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75万处,整治规范乱堆乱放、乱摆乱卖、乱圈乱占、不文明养犬等问题40万个,重点区域露天烧烤基本清零,城市主次干道、重点区域市容秩序明显提升,背街小巷、老旧楼院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青岛把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成果实实在在落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五年累计民生支出达多亿元,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在七成及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47元增至年的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至年的元;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个省定贫困村、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五年累计完成市办实事共52件项,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岛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美好生活城市”。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的纵深防御策略,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今年3月莱西疫情发生后,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有力指导下,省市县协同作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抓住疫情处置最紧要的时间窗口,全面深入落实流调、排查、检测、隔离、封控、管控各项措施,用最短时间控制局面、赢得主动。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当前,全市上下正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做好后续疫情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恢复和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树牢实践实干实绩鲜明导向,锻造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青岛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树牢实践实干实绩鲜明导向,持续锻造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引导和工作引导。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青岛持续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锤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立足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青岛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努力培养选拔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圆满完成了区(市)、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其中,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两委”干部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7.25岁、8.15岁,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比上届提高56.4%、15.5%。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青岛坚持在火热一线、吃劲岗位锤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通过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听民声、亮承诺、接地气、办实事”活动及“我当接线员”“不解决找我”“到一线体悟”等主题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此外,为提高干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先后选派7批次7名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5批次名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触摸深圳创新之脉,感悟上海发展之魂,淬炼了建设青岛的真本领、硬功夫。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五年来,青岛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人才发展与城市战略及产业布局同步推进、深度融合,通过不断强化人才招引力度,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让广大人才在青春之岛涌动澎湃活力。特别是从年开始,青岛对人才政策进行新一轮调整,逐步形成了落户政策、普惠性政策、选拔性政策、产才融合政策相互配套衔接的“四大政策体系”,覆盖各类人才,贯穿住房、教育、医疗各个环节,在优惠度上位于全国前列。在各类惠才用才利好政策不断加持下,全市人才总量突破万人,比年底增长82万人。这座求贤若渴的城市,正逐渐成为人才放飞理想、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之城”。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五年来,青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仅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就累计立案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在年工作开局之际,市委部署开展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鲜明树起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作风能力的标尺,推动广大干部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强化保障、凝聚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胸怀勇当龙头、争先进位的雄心,青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时代潮起,波澜壮阔;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新的赶考路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青岛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始终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状态,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