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高书华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奋斗的标尺。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黄岛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西海岸新区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黄岛区第一届委员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勇担国家战略使命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大会指出,过去的五年,西海岸新区干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区速度”。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过亿元、亿元大关,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从全国百强区第13名跃升至第名,从超过省内5个地市到超越10个地市。
未来五年,西海岸新区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突破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亿元,税收占比超过80%;市场主体突破80万家,其中企业突破35万家;总人口达到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率先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改革开放更深入、发展活力更充沛、创新能力更突出、产业结构更优化、要素流动更顺畅、生态环境更优美、社会保障更有力的现代化国际新区。
今后五年,要把握重点任务,坚持精准施策,努力推动新区率先走在前列,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西海岸新区将在七个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精准聚焦国家战略,在主动为国担当上示范引领
未来五年,新区全面经略海洋,打造海洋强国新支点。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实现翻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发挥“国字号”“中字号”大院大所带动作用,创建海洋领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引领集成创新,争当自贸试验区标杆。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创新上攻坚突破,建成一流自贸试验区。力促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产业高端化。
深化系统改革,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实施好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形成30项以上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经验。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放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探索新区城乡融合、东西互济、南北联动发展机制;深化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功能区布局,推动功能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行政管理、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营商环境、开放型创新型经济、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城市治理等七大领域持续发力。
(二)精准聚焦创新发展,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上示范引领。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构建高效能融合的“一核两湾两廊多园”创新格局。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支持企业和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8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1%。
凝聚校城融合力。推动高校院所跨学科协同攻关,支撑产业链创新和重大产品研发。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园区,促进成果高效、就地转化。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国际校区、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等建成启用,驻区高校在校生突破25万人。
释放人才创造力。建设海洋人才、互联网人才、军地人才三大高地,人才总量突破万人。完善投资驱动的“人才+项目+资本”招引机制,探索建设“人才飞地”。
提升金融支撑力。强力推进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提升行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耦合发展,打造面向欧洲和日韩、服务沿黄流域的绿色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市场建设,推动10家以上企业上市。
(三)精准聚焦实体经济,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示范引领。
着力发挥功能区主力军作用。其中,前湾综保区,加快发展国际贸易、航运服务、现代物流、先进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综合实力迈入全国综保区前十;青岛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光电显示等产业,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开发区前五;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壮大航运贸易、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千亿级绿色循环智慧化工园区,成为支撑青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建设先进智造强区,精准推动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形成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精准推动“芯屏”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破,形成千亿级“芯屏”产业集群。
打造“四新经济”高地。强力推进数字经济突破行动,持续提升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数字产业;全面拓展应用场景,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做大保税备货进口等业务,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亿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争创全省“两个健康”示范区。深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市场化转型、专业化整合,提高国资配置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实施民营经济提质行动,梯次培育一批全国强和省市百强民企。
(四)精准聚焦高水平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示范引领。
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黄河流域省会和胶东经济圈“9+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当好黄河流域开放窗口。依托青岛港延伸港口服务功能,深化与沿黄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口岸合作,推进“内陆港”建设,打造联动黄河流域、服务北方、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深耕对日对韩经贸合作。高标准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探索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示范区。建设中日韩数字产业园、中日韩高端制造产业园、日韩服务贸易港,探索知识产权共享共用等合作新机制。
构建内外联动开放格局。面向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大对世界强、国内强的招引力度,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亿美元,对外投资翻番增长。
畅通海陆空开放通道。创新发展多式联运、多港联动,饱和性支撑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建成新区连接胶东国际机场快速路、航空物流超级货站,增创空运新优势。协调推进青日、董潍、董沂铁路规划建设,建成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打造“交通圈”。加快建设第二条海底隧道、G丹东线西延、淮河路高架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地铁6号线二期,规划建设地铁12号线,畅通市域交通大动脉。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五)精准聚焦城市建设,在打造美丽宜居典范城市上示范引领。
打造精致有序的宜居城市。坚持规划先行,构建“一核引领、双港驱动、三点布局、轴带贯通、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全面落实城市色彩专项规划,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度的城市色彩。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动地上地下商业、文化、停车空间联通。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提升城市品质。
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优化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创建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泛在感知、全域互联的感知网络,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打造人文荟萃的时尚城市。深化新时代文明西海岸建设,“四张名片”提质升级,高水平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国际性高端展会,争取成为更多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举办地,扩大青岛国际啤酒节、凤凰音乐节等本土节会国际影响力,打造“一城两岛多点”串联衔接的最美会展海岸带,建设国际会展名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城市。推进中央公园等生态廊道建设,深化河流生态治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创建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示范区。
(六)精准聚焦共同富裕,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示范引领。
推进乡村全域振兴全面振兴。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与城区和而不同、相得益彰的美丽乡村。实施产业融合提质行动,做强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建成五大市级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十亿级特色农业集群。
提高就业容量质量。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提升就业质量,健全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驻区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帮助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所,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实施健康新区行动,医院10家以上,打造半岛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和人文关怀渗透到方方面面。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七)精准聚焦社会治理,在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上示范引领。
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坚持底线思维,健全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协调机制。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创建金融零风险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建设“食安西海岸”。
深化平安新区建设。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多元调处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党建聚力赋能社会治理机制、有呼必应基层事务处置机制、全域感知高效反应智治机制、群商群办多方参与共治机制、以人为本多元多样服务机制,推动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发挥全国人大立法联系点作用,把社情民意收集起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区实践。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新的赶考路上,西海岸新区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