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一个地理梗谈济南落选国家中心城市,到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www.bdfyy999.com/jyfw/

本文是“房地产带盐人”的第篇文章,今天我们来聊聊山东省会济南的发展,这篇文章是各地城市分析系列里的一篇,之前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写过济南,但从城市规划视角上这还是第一次展开写。

济南:地理决定论是个伪命题

说起济南落选国家级中心城市这件事,是很多济南人的遗憾,其中有个段子:

问为什么济南落选国家中心城市,

答:去申请的路上堵车了。

这个梗包含着许多济南人自嘲式的戏谑和无奈,的确,东西长达一二百公里的城区如一根油条一般越拉越长,从西客站到东部高新区常年的主要干道经十路也是越来越拥堵,曾经一度因为修高架瘫痪了南外环如今仍然记忆犹新。

那么济南为什么之前只是向东西横向求发展呢?这个问题的延伸与今天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有关联。

济南在泰山山脉的北麓,与大多数人对华北平原、山东平原的印象不同,济南实际上是个辖区内山地较多的城市,同时济南的北部就是黄河。古人云:山南水北为阳,济南城市正好倒过来,在山脉北面,河水的南面,当然济阳除外(济阳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在黄河北)。如果熟悉地理,其实山东从济南往北才算是大片的平原,如果从济南开车往北,一直到河北、京津都是一路平原,小山包都很少。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给济南带来了泉水,从泰山山脉层层渗透的山泉到了济南之后被北部的岩石层挡住之后从地下汩汩冒出,这也是地理条件成就济南的一方面。我一向认为,自然环境只是一个方面,真正的制约还是人的观念,包括一大批人的观念,也就是政策。

随便看一眼之前济南轨道交通规划图,济南狭长的东西,和难以发展兼顾的南北在这张图上展示的很清楚。

还有老版本的济南总体规划:

济南地铁建设也尴尬的落后于全国各主要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这里面除了地理因素(地下水资源)的制约,也跟城市一方面东西交通负荷过重,经济中心和城市建设过于横向跨度有关,可以说相辅相成,急需轨道交通,但是本身就应该打破这种东西跨度的依赖,快速通过交通通达建设把北部开发出来,不就可以避免东西越来越长了吗?这就是个最初的悖论,如今济南地铁和城轨的建设虽然启动但是一直速度不够快,尤其主要的纵横线路经过市区核心地段的,同时开工的太少,居然需要4~5年,本就落后于人,城市发展、人口流入的同时再不打开交通来增加城市区域容量,真得叫人心急。

再来看济南南部,就是上面这张图,那就是山区了,而且是水源涵养保护地,无论是从条件上还是政策上都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工业、商业,无非也就是有点旅游资源和服务业——济南人都熟悉的周末南部山区一日游和农家乐大抵如此。而市区的特点也很明显:

南北也就是18~20公里,而一条经十路居然九十多公里,位列全国第一长,北面如果不跨黄河,上哪里去找空间,即使有政策腾笼换鸟、招商引资,产业往哪里放呢?大家都知道济南有商河、平阴,又在去年合并了莱芜,然而这几个区域的最突出特点就是:距离太远,济南放着北面近在咫尺的平原区域不用去发展点状的区县,怕不是个好选择,当然这几个地方也会有发展,也值得发展,但不是以济南市区拥挤没法发展为前提的,只有济南市区起来了,这些地方才会更好。

没有交通便利,更多人涌入后挤在这一片长条区域里,如何是好。

所以我们必然要面对济南城市的北跨——向黄河要发展空间,地理条件给了济南“泉城”的美誉,却不应该成为一个简单的城市宿命标签。

姗姗来迟的北跨

北跨是必然,否则什么都是空谈。仅从外观面貌来看,很多人说过,济南完全没有省会的样子,确实,济南基础设置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建筑。一谈跨越,前景无限,黄河以北直达商河县,基本上全是平原。有利于工厂外迁,大量的污染企业外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济南的城市发展一直受省里、国家支持与否的影响,无论是腾笼换业、新旧动能转换区,还是地铁规划修建的进度,以及各种产业招商政策。当然还有困扰济南多年的城市发展空间问题——北跨黄河,早已经没有交通和技术方面的限制,真正制约济南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然而济南一直在等的是政策。

济南市通过黄河新区范围划定及总体方案,规划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北岸平方公里,南岸平方公里,并确定将黄河新区建成黄河下游经济带核心先导区。随着国务院开始加速批复国家级的新区,济南为此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并全面启动国家级新区申报工作。

黄河之于济南的地理因素可以说限制大于成就,这其中也是因为诸多自然因素和城市发展因素的考量,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原先的框架已经限制了济南的发展,这其中黄河泄洪区定位的济南黄河北岸一直是最主要的问题。年之后,国家直接批复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意味着,黄河北不再是泄洪区,而是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这是为济南的北向发展解了套。

自从济阳划入黄河新区范围布局“一轴双核五片区”,济南北跨从政策到实际执行都开始落地。这是山东继青岛西海岸新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新区。

受南有山区、北邻黄河地理环境的限制,济南长期呈现出带状发展的格局。不过,在济南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规划上,早在年便提出了“北跨”的战略,但因黄河长期南跨,而导致“北跨”战略一直进展缓慢。例如在年济南市印发的《推进北跨战略议案办理工作方案》中便提出,推进北跨战略议案办理期限为年至年,而转眼即将到年,各种“北跨”项目却难以敲定落地。

不过,随着今年济南市围绕济北新城核心区建设,北跨也将有多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使得北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国家级黄河新区一旦确定并获批复,多年来的北跨战略也必将跨过黄河而成现实。

根据方案中提出的黄河新区的发展路径,济南黄河新区将建成生态经济示范区、改革创新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三个示范区。在功能布局上确定为“一轴双核五片区”

济南的北跨核心区域仍然是天桥区,以天桥区的大桥镇为核心,再加上崔寨、桑梓店两个镇,这几个区域已经被先行区做了行政上的接管,其辖区已经达到了三百平方公里,而外围才是齐河和济阳,这两个地方的定位则是两翼。

作为鲁西的特大城市,却很难充分与周边联动,这就是之前济南的问题之一,包括一河之隔,连座机区号都用的齐河,济南却迟迟无法与之形成一体,对于省会而言的确是有些无奈了。

这一步北跨之后,济南与周边城市在交通和产业联动上才有了更便利的基础,我们来看一下地图,实际上在北部的示范区形成交通枢纽,那么周边的德州、聊城、滨州乃至东营正好可以交汇。经常在山东跑高速的朋友可能有感触,除了济青线和向南去泰安、济宁、临沂等地,从济南往西北、东北方向的交通总感觉有些绕。尤其是滨州、东营,包括去烟台也主要是走济青高速,如果你一次要去两三个地方的话,就有些不方便。我认为这跟济南北部乃至山东西北部缺乏交通枢纽的链接有关系,当然并不是说济南这个枢纽可以解决一切,但起码济南的大都市圈发展是迫切依赖这一前提的。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再来看一个因素:济南一直不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城市!

这个时间是在长达一二十年里一直如此!从信贷规模上来看,济南可用的信贷规模居然占比山东省总量的10%以内,这还是在济南拥有央行全国18个分行、且拥有绝大部分银行省一级分行总部的前提下。我们来对比一下那些举全省之力打造省会城市的省份,例如成都、合肥、武汉等城市在一省之内占据信贷规模、投资增幅方面往往占比30%~50%之多。虽然山东省内非常均衡,各个城市经济发展都不错,不需要非得绝对做大省会城市才能留住人口不外流,但也不至于如此。作为GDP全国第三,人口过亿的经济大省山东,如此省会的确是有些尴尬。

以人口来看,济南常住人口不过六七百万,全部人口也不过八百多万人,对比中西部那些人口近千万的省会城市是有差距的。而济南周边的淄博、德州、泰安、聊城,与济南距离不过60~公里范围内,按理说城市群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平均发展的大背景下,山东缺乏中心城市的负效应就是除了一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依赖资源和国企),但是第三产业的土壤所需要的大型城市群就薄弱了很多。由于人口聚集度不够,第三产业的灵活性、效率都体现的不足,这其中尤以占比更大、更加灵活、更加吸引就业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影响更大。

未来的济南值得期待和被看好

有人说过投资一个城市就像买这个城市的股票,只不过投资的不仅仅是钱,还是一个人的发展和时间,之前济南的慢吞吞,在经济升级换代的迫切客观环境要求下,正在被逐步倒逼出新的活力。就像我开始说的,地理因素不是主要的限制,真正该打开的是政策和决策,以及市场资源的充分活力。这其中城市土地、发展空间就是当务之急。

而今济南北跨、城市行政中心北迁的行动将伴随交通建设和基础配套落地,逐步将济南的城市发展提升一个台阶,看一个特大城市,要有战略眼光,虽然你我是普通芸芸众生耳,但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我们的基本面。济南在教育、金融、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和地位,再插上城市扩张的翅膀,必然会拥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

之前我这个自媒体,更多说的是微观的市场、区域和项目,乃至具体的产品和专业领域分析,偶尔插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但是很多朋友都给我发信息询问更宏观层面的问题。今后我会增加此类分析的文章比重,欢迎留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