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座城市都有个中央公园梦每日经济新 [复制链接]

1#

每经记者:朱玫洁每经编辑:刘艳美

退休后的马云,一点也没闲着。

最近,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慈善总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西溪湿地环境保护。捐赠仪式上,马云又给杭州许诺了一份“大礼”——要“将西溪湿地打造得像纽约中央公园一样”。

即便从未去过纽约的人,想必对纽约中央公园也不会感到陌生。

马云有句名言:“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其实,不止杭州,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苏州、青岛、济南、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在内,都已建设或在建、规划自己的“中央公园”。

这些“中央公园”的共同特点,就是规格高、面积大,有城市在全球招标设计团队,也有城市打出“亚洲第一”等旗号。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不乏“对标纽约中央公园”“媲美中央公园”“xx自己的中央公园”等说法。

当生态宜居日益成为城市的共同追求,“中央公园”似乎正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大标杆。那么,纽约中央公园魅力何在?它真的适合所有城市吗?

纽约中央公园图片来源:摄图网

热潮

鸟瞰曼哈顿,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中,有一片近4平方公里的绿洲,格外引人注目。这片绿地上,掩映着剧场、动物园、喷泉、草坪……本地居民拖家带口来这里散步放松,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则忙着拍照留影。

这个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闹中取静的地方,便是纽约中央公园。它于年建成,距今已有年历史。

当下,中国许多城市建设的中央公园,亦是希望能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之间取得平衡。

而这些中央公园首当其冲的特点,就是体量可观。

比如,年5月建成开放的重庆中央公园,占地面积1.53平方公里,南北全长2.4公里,被称为“继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城市中央公园”。

年1月1日,青岛西海岸中央公园举行开工仪式。公园规划面积万平方米,当地媒体在报道时也称,其“建成后或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城市中央公园”。

今年9月,合肥中央公园举行开工仪式。公开信息显示,公园景观和绿地面积共约.67万平方米,号称“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

如此大体量的公园,早已超越一座公园本身的意义。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脸面”。

此前,安徽方面就提出,建设合肥中央公园的宗旨,是“使之成为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代表之作,成为留给子孙后代一块‘幸福绿肺’的情怀之作”。

也是因此,不少中央公园都位于城市重点发展的核心地带,比如重庆中央公园就位于重庆两江新区,合肥中央公园位于合肥滨湖科学城,西溪湿地保护项目则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

不仅如此,许多中央公园都布局了重量级CBD、文博机构,公园附近也有中高端住宅。比如合肥中央公园将迎来安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安徽省歌剧院、摩天轮。重庆中央公园则入驻有30余家*府及事业单位,被视为重庆城市第三次“北移”的中心。

理念

纽约中央公园为何会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之作?这还得从纽约的历史说起。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告诉城叔,纽约曼哈顿建设之时,当时的世界城市规划理念直接来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模型——这类城市设计只有广场,没有公园,城市建成区部分非常密集。“即便是现在,纽约也属于典型的小街区城市,拥有高密度路网、高建筑密度、高容积率。”

待到中央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时,纽约已步入工业化时代,公共生活、户外生活正逐渐成为市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此时纽约中央公园所在地仍属远郊地带,但其建造者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与沃克斯(CalbertVaux)预判,城市未来也将扩张至此处,并希望提前为城市预留一块公共自然空间。

他们的设想是:“公园四周的大楼,即便高得比中国的长城高两倍,设计也可以保证在园里,看不到这些大楼。”

在后来曼哈顿的城市扩张中,这种前瞻性眼光、自然人文情怀,为当地居民存留下这处唯一可以见到自然风光的地方,中央公园也成为纽约“中心的中心”。

可以说,今天的纽约中央公园,最吸引人的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是精妙的设计布局,而是城市发展不以眼前利益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核心精神。

生态宜居的理念,当然值得学习。这正是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央公园时的考虑。

不过,在李迪华看来,纽约中央公园很美,但并不代表纽约人的体验都很好。毕竟,纽约除了中央公园,其他地方绿地、公园很少,很多纽约人想晒太阳,就必须跑到中央公园去。这种“稀缺性”,也是中央公园意义非凡的一个原因。

“但我们的城市和纽约当初的建设情况不同,我们很多城市当初就规划建设有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绿地体系。是否仍需向纽约那样,在城市中心供给一个超大面积的公园,这笔账还值得多计算。”李迪华说。

取舍

公园重在“公”字,其诞生之初便是都市现代性的一个标志。

随着城市发展节奏日益加快,公园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中俨然已成为“奢侈品”。19世纪中叶,欧美地区出现专门为公众游览设计的公园。年,在无锡,由一些名流士绅倡议并集资形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当下,我们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节点上,在越来越多城市重视公园建设、重视城市生态的时代,更有必要对什么样的公园才是好公园,展开思考。

答案或许有很多种。在李迪华看来:“如果对居民来说公园‘10分钟可达’全覆盖、‘5分钟可达’50%覆盖,那我们的城市就非常幸福了。”

李迪华告诉城叔,公园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一种公共服务,“普惠”是其最根本的建设目标。

实际上,今年年初的一份重磅文件,就格外强调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共享”“就近就便”。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提到“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方案》,到年,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不断改善。

从这个层面来看,在纽约与中央公园齐名,而形式截然不同的佩雷公园,也引起中国城市的注意。

佩雷公园面积仅有平方米,在繁忙的街头为市民提供一小片休息活动的天地,被称为是“口袋公园”鼻祖。

当下,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正在建设这种街边的小公园,成都、青岛对口袋公园也多有重视,有所规划。成都甚至更近一步,开始探索公园城市——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变为“公园中建城市”。

李迪华认为,不必刻意追求中央公园还是口袋公园。“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实事求是研究自己的城市,到底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根据不同的需求,把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建设好,把办公区里的绿地建设好。”

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