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海固笔记见证脱贫攻坚原生态,众专家 [复制链接]

1#

4月22日,“季栋梁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北京出版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掌阅科技承办。研讨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邱华栋、何向阳、孟繁华、贺绍俊、胡平、白烨、陈福民、梁鸿鹰等十余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在会上发表见解,深入探讨《西海固笔记》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

宁夏西海固,因历史上辖西吉、海原、固原三县而得名,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地区。此地曾“苦瘠甲于天下”,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世界上二十二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见证了国家“三西”扶贫战略的大幕拉开,见证了近四十年的帮扶历程,见证了闽宁协作、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重大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直至年,西海固迈入小康社会。

《西海固笔记》是著名作家季栋梁的长篇报告文学,于2月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完全采取原生态的手法,贴近现实的人物,去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

作者采取原生态的表达手法,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书中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的光芒。

据了解,《西海固笔记》先后入选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宣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宣部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等。

季栋梁在西海固生活了三十多年,他深知这片土地上父老乡亲的迷茫与痛苦、奋斗与追求、梦想与希望。“虽然我后来离开了这片土地,但几乎每年都会赴西海固采访、调研,对其脱贫*策、举措、历程有深入了解,也积攒了许多真实鲜活的故事。这里到处都是有故事的人,当地群众、基层干部、扶贫工作者、支教老师……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扶贫史,这让我产生了写作的强烈使命感。”季栋梁说,在西海固的脱贫攻坚中,西海固文学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研讨会上表示,季栋梁生活在西海固,他在书写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中,紧紧把握扶贫这个重要题材,写得非常用心,也非常突出。”他认为,《西海固笔记》从文学艺术和写作技巧上,都是非常出众的一部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这部作品是送给时代、送给家乡的礼物,也是送给读者的礼物。“一个小说家,去写作关于家乡的报告文学,以一种完全下沉的方式,这种姿态让我非常感动。何谓下沉?就是沉下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者去总结彭阳经验、蔡川模式、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去观察治沙、养殖、水窖这样一些日常生活的细部,观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程。是一个作家对时代的致敬,同时也是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西海固笔记》是报告文学和散文的合集,内容丰富厚重,是关于西海固的一部百科全书。他评价,《西海固笔记》的写法与过去的采访不同,是作家在场的写作,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是有“我”的写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表示,《西海固笔记》有历史感,对西海固历史的描述,特别是自然状况的描述,能让我们对这个特殊的区域有更深的了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季栋梁写的是西海固人的尊严,“西海固因贫困而出名,贫困和苦难也磨砺了西海固人的性格。《西海固笔记》写改变贫困的同时,也写出了这里的人民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坚韧、乐观的性格,这种性格就是西海固精神。”

贺绍俊说,“季栋梁善用民间语言,对西海固的民间语言有深厚的感情。他一路采访西海固的脱贫工作,一路采摘语言的野果子,再把这些野果泼撒在这本书的叙述中,让这本书充满了文学的野味,又甜又酸又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彦文

校对盛媛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