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缤纷斑斓的文学景观2020年文学创作 [复制链接]

1#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刚刚过去的年这一极不平凡的年份里,中国文学所呈现的样貌令人惊艳,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提升原创品质的路途上,在扩大文学传播覆盖的征战中,人们看到,从耄耋之年的老者,到意气风发的中青年,从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到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文学,都无不显现出充沛的活力,为满足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增添精神力量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两大主题上奋力耕耘

优秀的文学历来充分反映着时代风貌与人民心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战争中所显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气概,报告文学及时给予振奋人心的表达。回首疫情猖獗之时,作家李春雷、李朝全、纪红建、普玄和曾散肩负使命,组成“中国作协赴武汉抗疫一线采访创作小分队”,告别各自的舒适,书生从戎,凛然逆行。他们在极其特殊的环境下,推出《铁人张定宇》《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一个武汉民警的春天》《他们的名字叫美德》《甘心》等作品。这些作品与何建明的《第一时间》、熊育群的《钟南山:生命至上》、查琼芳的《查医生援鄂日记》、弱水吟的《医院一个护士的诗》等一道,共同见证抗疫斗争,播撒真情大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诗歌创作在抗疫主题的文学表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沈苇在《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里呼吁:“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而梁平在《这个春天为什么不能写诗》里说:“一个诗人在这个春天保持沉默/如果把沉默引以为至高无上/比一个战士临阵脱逃,更羞耻。”身在武汉的刘醒龙以诗为武器,用歌词《如果来日方长》为抗疫鼓劲:“今年的水仙花不开,/今年的江城谁不悲?/母亲的梦惊窗扉,/父亲的酒才半杯。/你们如此爱着我/我是如此爱你们/如果你如果我来日方长/人人是奇迹个个天使飞。”无数位优秀的诗人以一首首饱含深情的佳作,讴歌在为生命而抗争中显现的人性光辉,赞美这场特殊大考中的感人事迹。

同样在年,以已故作家李迪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行走大地,深入乡村和脱贫攻坚第一线,书写扶贫火热现实。作家们身入心入情入,从最初思考“写什么”转向更多关心“怎么写”。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关仁山的《太行热土》、蒋巍的《国家温度》、王宏甲的《庄严的承诺》、欧阳黔森《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温燕霞的《琵琶围》,徐锦庚的《涧溪春晓》、徐剑的《金青稞》、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厉彦林的《延安答卷——脱贫漫记》、罗伟章的《凉山热土》、潘红日的《驻村笔记》,以及花城出版社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十村记:精准扶贫路》等,结合乡村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回溯贫困原因,聚焦典型人物或家庭生活变迁,以饱满的细节记录乡村大地上的人们在摆脱贫困道路上的智慧与付出,塑造带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时代新人,激发乡村自身能量,克服物质条件匮乏,跨越精神层面的贫困,扶贫扶智,多种经营,共同富裕,谱写出新时代的新史诗。

老中青作家一同守护文学的尊严

年,中国文坛数代作家共同发力,老中青共同锐意进取,形成一道道令人感佩的蓬勃景观。

岁老作家马识途的《夜谭十记》,用自己的百年人生丰富经历为底色,以蜀中方言讲旧社会的三教九流奇人异事,自成一体,自高一格。97岁的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陆续推出《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迦陵演讲集”系列等,持之以恒地让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历史和美学价值传播到更多人心里。进入耄耋之年的王蒙推出长篇小说《笑的风》,展现中国人几十年以来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书写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与心路历程。

儿童文学界常青树金波老人继去年推出《白天鹅之歌》《红蜻蜓之歌》《萤火虫之歌》等儿童诗之后,以绘本《吹糖人》和《小鼓儿哒哒响》勾勒出老北京风俗图,而“金波诗意美文”则记录着一个作家对生活的感恩、对世界的赞叹、对美好的珍视,激起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铁扬的散文集《等待一只布谷鸟》是一位艺术家对绘画艺术的点滴积累与对人生、乡土、生活本质思索勤勉而诚恳的记录,细腻、真实,饱含情感,具有独特的温度与感染力。

在年这一年中,年青一代作家表现不俗,李宏伟的长篇小说《灰衣简史》、林森的长篇小说《岛》、任晓雯的小说集《浮生二十一章》、双雪涛的小说集《猎人》,以及陈春成的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淡豹的小说集《美满》、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荒原上》、索耳的短篇小说《女嗣》等,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文学的时空里探寻人性深处的秘密

年小说创作方面的收获不输往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首部小说集《晚熟的人》,根植乡土历史与现实,聆听八方风雨,描绘乡亲音容,用12个故事描摹获诺奖后的人情世态,亦庄亦谐,令人深思。贾平凹的第十七部长篇小说《暂坐》讲述城市里一群中年女子在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自由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复杂人性。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由淮扬名厨陈诚在纽约法拉盛的中年人生起笔,展开了个体与血亲、时代、历史相互联结的大叙述。李佩甫的长篇小说《河洛图》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沉浮为题材,对话“人与土地”,弘扬河洛康家有口皆碑的“留余”“仁信”治家传统,以及于国尽忠、于民尽仁的情怀,凸显中原老百姓像土地一样沉默而博大的胸怀、坚定的根性、繁茂强大的生命力。赵本夫的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赞美一个群体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抗争求生的生命伟力。

张平的长篇小说《生死守护》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正义与邪恶的短兵相接,以跌宕起伏、多线并行、悬念迭起的情节,在情与理、个体与整体、人性与法治的多重矛盾中揭示人性的复杂,塑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展开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艺术家们的生活与创作,全面呈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一窥艺术事业、社会环境发展变迁之样貌。

迟子建的《烟火漫卷》从冰雪北国的故乡出发,以文学创作演绎着东北百年历史和当代现实。王筠的长篇小说《交响乐》通过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表达合作、尊重、包容和爱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战争之所以最残酷,在于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爱的可能。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邮轮碎片》由一次地中海的邮轮之行,呈现八个家庭的红尘翻覆,社会上的新人类和新动态得以细致描摹,体现了创作上的求新求变。刘庆邦的长篇小说《女工绘》以进入煤矿的女工华春堂的人生曲折为主要线索,连缀起多位矿场女工的不同命运,她们蓬勃的青春,不灭的爱情向往,对命运的慨叹,引人深思。

滕肖澜的长篇小说《心居》深潜于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书写当下上海人对“日子”持有的不懈热望。朱文颖的小说集《生命伴侣》里的十个故事大多发生在上海和苏州,作家以特有的敏感书写哀婉而富于生机的南方生活中情感世界的冒险与厄运,用细微的词语之光点亮生活日常,揭示繁华背后的人性。张忌的长篇小说《南货店》以中心人物南货店店员秋林的生活展开叙事,勾勒出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极具烟火气的江南城镇生活图景,反映了时代激荡中人们的命运沉浮,在柔弱中坚持价值底线,相互慰藉,以及对爱与尊严的维护。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拓宽文学的疆域

年的散文与非虚构作品中,已故作家胡冬林的《山林笔记》特别引人注目。作品呈现的是长白山森林里打开作者所有感官的动物、植物、菌类及一花一草的不凡,反映出胡东林既尽情拥抱自然又心怀人间烟火,在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高度热情与知行合一。

何建明的《革命者》通过对中国共产*成立以来,在上海斗争并献出生命的两百多位革命者事迹的描写,凸显革命者理想与信仰、青春与爱情的光芒。部队作家高建国细密扎实的纪实文学《大河初心》以焦裕禄的精神成长和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为主要表现内容,深入历史深处,还原焦裕禄精神形成的真实轨迹和心灵世界,为当代人重树起一座精神丰碑。*国荣的纪实文学《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重点展现邹韬奋在民族危亡之际,顶住重重压力,坚持把《生活》周刊从一本默默无闻的内部刊物办成唤醒民族斗志、凝结力量抵抗外侮的时*周刊的艰难历程。孔见的《海南岛传》在史传和方志两个方向上展开探索,其内容的丰富性及富于创见的叙述手法,为城市传记书写提供了重要启迪。

杨晓升在散文集《人生的级别》里回忆感悟人生与亲情,分析解读社会,真切体味当代中国的驳杂斑斓和复杂多样况味,反映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社会责任担当。徐风以散文集《江南繁荒录》表明,江南不是只有小桥流水、草长莺飞,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同样有很多艰辛与苦难,散文所表达的民间江南,有着江南人真实的生命心声。朱朝敏的散文集《黑狗曾来过》摄取生活之种种具象,书写山野之情味与根脉、心灵之悸动与本源、生活之芜杂与具象,建立起精神层面的灵*版图,挖掘记忆深处强烈的生命体验,具有较高的心理学和文化价值。

以文学照亮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

年的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繁华满目。疫情结束之初,中少社推出“抱抱地球点亮生命”丛书。以不同的样式,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不仅对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有裨益,更有助于引导孩子们从小学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