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下第一操,班史司helliphe [复制链接]

1#

11月24日,省内外多名校长、教师汇聚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参加全国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此次会议有三大亮点:校长论坛展校园风采;名家讲座分享教改经验;教师赛课切磋交流。温都记者围绕三大亮点,为你呈现精彩片段。

《温州都市报》年11月26日7版报道截图

校长论坛

主讲人:吴长青(温八高校长)

主题:文化浸润下不一样的八高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条信息,一名学生

吴校长一开讲就通过一条信息、一名学生讲起八高之变。

这条信息来自于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说:八高之行,受益良多,一棵棵大树,都讲述着动人的故事,一条条道路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老师爱岗敬业,学生乐观向上,两年迈了两大步。原来,去年魏书生自育自学联盟校第一次会议在该校举行。八高的变化,魏书生看在眼里写下来。

学生是指届陈祎雨,今年高考裸分分,全省第名。吴校长说,当年她被录取时,成绩排在所在区的多名。从区多名到省名,足见其在八高的成长。她成长的背后是八高高考成绩的变化——去年、今年,该校一段人数均超人,二段率超95%。

说完变化,吴校长问:“在生源不具优势的前提下,八高却在高考、竞赛、体艺等方面实现弯道超车,秘诀何在?”

温八高学生跑操

他开始讲述文化浸润下的八高发展之路。吴校长阐释了校园的核心文化“润精神以育养”和制度、物质、行为文化等内容。其间,他直击痛点:如何管理学生的手机?如何落实常规管理中的吃睡练……

“学生进校门,手机要上交”“寝室是睡觉的,食堂是吃饭的,教室是学习的……”吴校长用大白话阐释“明规范以正行”的制度文化。“八高的老师,走红毯,听学生写的评语……”吴校长通过讲述教师节前后的校园场景,阐明八高的行为文化“达人际之和谐”。

主讲人:张万琼(西南师大附中校长)

主题:缤纷教育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关键词:两次被掌声打断的演讲、班史司

来自重庆的张校长说,让生命焕发多样精彩的教育就是缤纷教育,而缤纷教育不只包括学生,还包括教师。她列举了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并讲述了对教师的关爱之举。

“女老师多,生二胎的不少,我们就开了校内母婴生活馆。”说到这里,台下响起掌声,张校长的演讲被打断。她又说,学校为毕业年级的教师按1比1的比例配牛奶、酸奶等,为避免浪费,其他年级根据调研情况配备。这一次,掌声又响起。

张校长说,此举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给教师尊重,这样教师才能安心为校、安心为生。

谈到学生的“缤纷”,张校长提到班史司、门窗员等名词。她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因此,该校创设“四级六部制”,让学生自治。

“门窗员负责门窗管理,班史司记录班级事务……还要轮岗。”她说,“四级六部制”就是要让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事“管”,在管理中锻炼责任意识。

主讲人:韩忠玉(山东潍坊四中校长)

主题:信心教育激发潜能

关键词:天下第一操、课堂激励99例

韩忠玉管理的是一所有名学生的学校。他践行的是自己创设的“信心教育法”。在一段名为《天下第一操》的视频中,学生边跑操边喊着“四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的口号。韩忠玉说,跑操已成为激励学生成长信心的课程,口号由班级制定,着力于激励信心,提升精气神。

信心教育也贯穿于课堂和作业批改中。韩忠玉编写《教师课堂激励用语99例》指导课堂教学,意图通过教师的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如,“XX听得认真,请你回答!”他还建议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用“继续保持这个势头,我看好你”等表达。

接着,他用照片的故事阐述如何让科学人文的管理渗透信心教育。他说,考试后,成绩优异的学生与进步大的会和校领导、教师合影,学校印出三张,一张存档、一张贴在宣传栏、一张学生带回家。“让他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更加自信。”

名家讲座

主讲人:程红兵(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

主题: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

太阳是活的吗?

“所有的职业拼到最后拼什么,拼的是耐力,一辈子在学习、在思考、在研究、在表达的人,在这个岗位一定是顶尖人物。”开讲不久,程红兵就以马拉松喻人的成才,“如果前期就把体力耗尽,后面怎么跑得下去。用跑百米的心态去跑人生马拉松,这要出事。所以,核心素养是什么?是一辈子的事情。”

程红兵说,教师、校长要做预言家,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学生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

基于核心素养,课堂如何建设?程红兵认为,要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要把孩子的思维打开,让孩子昂首挺胸走向未来。他引用杜威(美著名教育家)的观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孩子放在必须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当中。”

他以“初中生物第一课:生物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引发学生思考。

美国一位名叫萨拉的老师一上课就提问:太阳是活的吗?

问题一出现,就引发孩子思考。至少有3个答案:是、不是、不知道。

接着,老师怎么办?让孩子按主张分组,主张“不是”的A组与主张“是”的B组辩论,努力争取主张“不知道”的C组成员加入自己一方。谁争取的多,谁赢。

A组发言:太阳怎么会是活的?它会说话、想事儿吗?

B组回应:植物是活的,你觉得它会说话、想事儿吗?

……

一轮轮交锋后,C组成员问:争太阳是不是活的,“活”的标准是什么?

听到这里,对阵双方又来劲了。A组说,活的要会繁殖。B组说,活的要跟周围有能量交换。

这时,老师插话,争论的焦点不是太阳,而是“活”的标准。A组的活是生物学标准,B组的活是天文学标准。

程红兵总结,萨拉如此教学的意义不仅在生物学的生命标准,更在于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课堂迅速提升,体现在对联想和类比的训练及面对争议时溯源的思路。

接着,他举北京十一中历史教师魏勇讲授《美国独立战争》的例子。

魏勇播放了从美国立场讲述这段历史的片子,学生看完明确观点后。他又播放反映同样内容的纪录片,不同的是,这是站在英国立场拍摄的。片子放完,一些学生开始动摇观点。

程红兵说,同样一段历史,两个不同观点同时涌向孩子,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孩子就不是简单的接受现成答案,我们要找答案、要找知识,但请注意,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辨析、质疑的能力。

教师赛课

京温教师同上《兰亭集序》

研讨会上,温八高的教师与外地教师同讲一个内容。其中,温八高语文教师林聪与北京市特级教师何郁先后讲解《兰亭集序》。

一帮教师站着听完课:当天,林聪率先开讲,尽管校方安排了较大的多功能室,但因为人多,不少教师只得全程站在教室后方听课。林聪刚上课,就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讲述时代背景后让学生从每一段中找出作者表达情感的关键字。学生依次回答三个段落的关键字“乐、痛、悲”。这时,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应段落中哪些句子对应关键字。接着,邀请学生上台,和她一起逐句分析文本。其间,不时总结分享感悟。每分析完一段,她会让学生根据刚才体味到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最后,她梳理文中情感,给学生讲述作者热爱生命批判庄周“一生死”“齐彭殇”的生死观。

角色扮演王羲之与庄周:何郁老师的课在一间报告厅举行,上课后,他也是先让学生朗读全文。他说:“这一课挺难,要讨论生死,你们十六七岁正是朝阳,像我50多岁可能还有一些感受可以说。”接着,他在PPT上展示出了“乐、痛、悲”三字,逐句分析第一段如何与“乐”对应,其余两段则交给学生分析。在讲到第三段时,他问:“王羲之赞同庄周的生死观吗?”有同学答,不赞同。于是,他邀请该同学和他角色扮演。“我是庄周,你是王羲之,我认为生死无区别,你为什么反对我。”学生说,“人活得久一点,留给世人的就多一点,你怎么能说生死是一样的呢?”“对,小伙子,王羲之就是你这么想的。”就这样,何郁在互动中向学生传达了作者的观点。

除了这两位教师,温八高数学教师李雪纯与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文清、温八高英语教师纪健与重庆市高级教师王文姝、温八高物理教师钱康与北京市特级教师韩叙红、温八高化学教师王程程与北京市特级教师张雪清、温八高*治教师倪雯雯与浙江省教坛新秀王雍斌分别进行了赛课。

温都记者赵亮

·END·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