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媒体视角温州都市报报道水木石课程整合 [复制链接]

1#

点击左下角“原文阅读”,查看媒体原文报道。

我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并规定拓展性课程的比例:小学15%左右,初中20%左右。这一举措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创新。从本期起,记者将陆续走进课改一线,为大家呈现课程改革的生动案例。

基石课程:尝试个性化教学

11月4日下午,语文学科沙功冕老师执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他以自身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对课文进行深度开发,把古诗词朗读的指导和现实生活情境相联,激活学生的人文情怀,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又使课堂诗意盎然,韵味深长。这就是建设小学以“1+X”群文阅读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变革。

叶托老师是“爱阅读”指导团的导师,当她给四年级的学生指导阅读《橡树的逃亡》一书时,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有学生说,这本书之前一直静静地躺在家里的书柜上,上了这节课之后,回家要把这本书找出来,用叶老师教的阅读方法认真地看一次。该校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引领下,不断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依托学科教研组和教师自愿方式组建的教研联盟,自主开展类似于“1+X”群文阅读、数学课外阅读、一纸课堂、绘本教学、新阅读、新习作等的课堂教学变革。

八十多年来,温州市建设小学不断追寻与提炼“水木石”精神(该校前身叫水木石小学),即上善若水、润泽万物的“水之精神”;扎实质朴、顶天立地的“木之精神”;意志坚强、坚若磐石的“石之精神”。今年开始,学校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了“水木石”课程体系。

水韵课程:自主选择走班授课

周三下午,一群喜欢美术的孩子,从不同的班级来到“智绘谷”的教室里,共同探索《古老的埃及艺术》,他们可以听讲金字塔的故事,可以展示埃及的庙宇雕像作品,也可以欣赏石窟墓穴里的壁画。这里不同于常规的美术课,没有课本知识的讲授,没有规定的练习和作业,有的只是自由地创作、展示、欣赏和想象。

该校的水韵课程是以体艺类拓展课程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的校区开出不同的课程,包括诗情画艺、财商广角、思维体操、阳光秀场等多门。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选课平台按个人意愿自主选课,实行走班授课。每周三下午开展,时间为40至90分钟,班级课程、学校社团同时进行。

木华课程:锻炼各方面能力

三(4)班的家长进课堂,一个学期有五六位家长到班级上课,比如民俗、涂鸦、生活常识课等等,特别受学生欢迎。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家长的响应,连下个学期的家长进课堂的名额早早就被预约满了。

木华课程就是综合实践类拓展课程,包括“六大节”活动、晨间主题课、家长课堂、经典诵读课、班队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木华课程引导学生积极融入集体,走向社会,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就像树苗一样将根伸向四面八方,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

多学科打通实践出真知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按照学科和教室一个个割裂。回归认知需求的层面,市建设小学对于课程的概念做了重新认识。该校校长金志明说:“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和学校的文化打通,要从本校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出发;要打通不同学科之间、教材与课外读物之间的壁垒,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式;要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打通,让更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一说到拓展性课程,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社团活动,社团可以弥补纯知识性课程的缺陷,但是,课程不局限于社团,社团也不是课程的全部。金志明说:“拓展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目标个性化、具体化的过程,活动是否围绕着目标进行系列化,这是关键。”比如,该校正在筹备的系列亲子活动,走访名人故居、走访巷弄、走访古桥、走访场馆等等,这些内容完全可以整合成课程。这样,用一个主题、一个任务把多种学科元素串联起来,原先碎片化的活动就有了主心骨。

对于基础性课程,对于拓展性课程,该校的老师们还在探索,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观点碰撞。金志明校长说,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是人,在“水木石”课程体系的实施中,让老师自主组建项目组,让老师尝到学科之间打通的“甜头”,不断树立课改榜样教师,这些都是激发老师课改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春霞

信息编辑:JYJ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