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青岛在行动 [复制链接]

1#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建设健康青岛是事关全市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青岛各区市、医疗卫生机构等全力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取得了喜人成效。

为此,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健康青岛在行动”系列综述,全面展示健康青岛建设成就。请看青岛西海岸新区如何通过加快实施医疗服务“攀峰强基”计划,全力打造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西海岸样板”。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力打造“高水平半岛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高效率智慧就医新模式”,加快实施医疗服务“攀峰强基”计划,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在建设高水平半岛区域医疗中心上“打头阵”,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健康服务

一是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规划落地见效。清华、妇儿、肿瘤等9医院建设全面启动,9医院、6处社区卫生中心投入使用,未来三年千人床位将达到8张以上。28家镇街医疗机构、处卫生室“脱胎换骨”式提升,11家镇街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6医院,21处卫生室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创建比例全市最高。

二是医疗服务“攀登计划”突破实施。出台《半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完成创建省市级重点学科61个、基层特色专科26个,引进多名全科医师、名大学生乡医和专技人员定向服务基层。下步将借助清华、妇儿、肿瘤等重点项目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分中心,推动青大附院创伤、口腔、医院儿童专科等省级医疗中心在新区布局,力争年前再创建5个国家级、85个省市级重点学科。

三是区镇村三级医疗资源高效整合。健共体内名区级专家、名医护人员常态化下沉基层1.6万人次,非中心城区居民家门口“天天有专家”坐诊,享受与城区居民同质化医疗服务。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在健共体内建设联合门诊、联合康复病房、中心药房,推广标准化临床路径,建立“专科+全科”联合诊疗模式,康复期下转病人享受连续、规范诊疗和药事服务。

在构建高质量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上“做示范”,让重点人群感受更加温馨

一是做细慢病患者精准健康管理。推动健共体下沉专家融入家医团队,开展“点单式”个性化服务,每年免费发放瑞舒伐他汀、二甲双胍缓释片等7种治疗药物价值60余万元,基本公卫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增加5-10元“三高共管”经费,对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分级、分层管理,在全区建设5家三高中心、33家三高基地、家三高之家,实现医防融合全覆盖。

二是做实妇幼健康和婴幼儿照护服务。累计实施妇女及新生儿免费基因检测36万人次,检出高风险人群、确诊患者1.8万例,全部精准干预治疗,新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率96%。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婴幼儿照护机构85个,提供托位个,更多释放年轻父母时间精力,提高科学育儿指导率、婴幼儿健康管理率。

三是做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区财政投资余万元,建设全区心理服务大数据云平台,为11家医疗机构配备人工智能脑机设备,提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服务,累计免费救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9万人次,减免费用余万元,全区重精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6.19%,位居全市前列。

在打造高效率智慧就医新模式上“当先锋”,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一是医疗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投资1.5亿元打造居民健康服务平台,贯通检验、影像等五大“共享中心”,开展远程会诊转诊1万余例,患者基层检查、区级诊断、互通互认;在全市率先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完成辅诊万人次,规范书写病历94万余份,智能外呼开展健康宣教余万人次,阅片效率提高5倍、病历书写效率提高40%、随访效率提高10倍。

二是搭建“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会同医疗集团搭建“康鸿医护”平台,解决群众出院转院用车、居家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和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难题,“互联网+转运”已覆盖全省10地市,服务超4万单,营业额达到万元;“互联网+护理”入驻护士余名,服务超单;“互联网+医废收运”完成转运8万余单,收运医疗废物吨。

三是创新拓展“互联网+”服务内涵。试点“网约护理员”助医惠民服务,整合陪护人员队伍,根据患者需求及病情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专业陪护服务;上线“电子陪护证”,实现陪护证、身份证、健康码、核酸检测证明“多证合一”,试点两个月已服务患者余人,得到一致好评,为推行“无陪护病房”、助力疫情防控积累了成功经验。(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芳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