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海固的幸福日子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原创中国水利网中国水利网

□中国水利报记者李顺卿李先明席晶孟砚岷

有水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日子。伸手拧开水龙头,干净、稳定的自来水涌出水管,74岁的草庙乡新洼村村民何建德喜不自胜:“祖祖辈辈吃水难、吃水苦,如今盼来了幸福水!”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紧盯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硬指标,因地制宜推进自来水入户、建集中供水点、分散式供水,着力补齐农村饮水安全短板。从翻山越岭十几里驴驮肩扛车拉到自来水管入户,从喝高氟水苦咸水引发各种地方病到喝上水厂净化处理达标的安全水,“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挥别了延续千百年的饮水苦难史。

彭阳县草庙乡新洼村74岁的何建德四世同堂,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李先明/摄

水之困:毛驴驮水日子苦

西海固有一句俗语:喝一口水,眼泪汪汪;饮一瓢水,就是天堂。

“过去吃水苦得很,要到邻近沟道里去驮水。要等到夜里十一二点以后,本村人取完了才拉。来回光路程就得两三个钟头!”老人的记忆里,叠印着木桶、铁桶、汽油桶的盛水器具变迁和毛驴的无奈跋涉。

西海固地区属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于一体,长期以来因水而贫、因水而困,被冠以“苦瘠甲天下”“人类不宜生存的地方”。

固原市彭阳县沟壑纵横、生态脆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1/23。“春种一摞子,夏收一抱子,秋打一帽子”是上世纪当地群众苦涩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雨雪的时候,村民需要到离家十里路的沟里打水,整天为了吃水来回折腾,劳力常年被“拴”在水桶上,守着一滩苦水,守着一辈子的贫困。喝上一口甘冽的甜水,成了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年,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建成。这项历经40年“四上三下”的饮水工程,从公里外、经15级扬水,将*河水引入彭阳县的自来水管,覆盖城乡76%的人口,彻底解决了西海固4县(区)万城乡居民没有稳定水源的问题。

自来水通向山区人家

记者孟砚岷/摄

从“十三五”开始,宁夏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开展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中央资金重点向海原、西吉等“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集中供水工程处、分散供水工程余处,基本解决了自治区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巩固提升,13个重点县(区)22.75万人彻底告别了苦咸水。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贫困群众实现了“喝上水、喝好水”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宁夏26.5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盐池、同心等8个县(区)在年脱贫摘帽,深度贫困县西吉县将在年年底前脱贫摘帽。

水之甜:“云端花开”润民心

“彭阳县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一些山头就住几户人家。水池在山上,泵在山下,该放多少水往往凭经验,有时水溢出来还会把百姓的地给淹了。”彭阳县农村饮水管理总站站长张文科说。城里的管道压力等级平均在0.6~0.8兆帕,而农村最高处要达到4兆帕,一旦爆管,损失严重。

怎么办?彭阳县加快探索“互联网+人饮”管理模式,特别是年实施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并对供水管理服务体制进行系统改革,城乡居民用水实现“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破解了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对入户管材进行更换、延伸的同时,又对全县人饮泵站、蓄水池、管网等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为农户配装智能水表,实现了从水源、泵站、蓄水池、管网到用水户的全程自动监测控制,同时实现了电脑、手机等远程监测、控制及智能化管理。

彭阳五里山水厂

记者孟砚岷/摄

“自从年通上自来水后就没断过。安全便利,搞养殖心里也踏实。而且现在能用手机扫码交水费,特别方便。”草庙乡赵新庄养牛专业户曹建雄打开手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